摘要:开场不到15分钟,帕利尼亚倒钩破门,镜头扫过看台,球迷刚想欢呼,下一秒却集体倒吸凉气——慢放显示,球是蹭了对方后卫肩膀才变线入网。
“9亿欧阵容踢英甲还只进3个,真·热刺式胜利:赢了,却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开场不到15分钟,帕利尼亚倒钩破门,镜头扫过看台,球迷刚想欢呼,下一秒却集体倒吸凉气——慢放显示,球是蹭了对方后卫肩膀才变线入网。
漂亮归漂亮,运气成分藏不住。
紧接着的乌龙更离谱:唐卡斯特中卫本想解围,结果一脚抽进自家死角,门将金斯基摊手半天没缓过来。
补时阶段约翰逊单刀锁定3-0,可转播切到他吐舌喘气的特写,体能槽只剩最后一格。
数据单上18次射门5次射正,转化率低得让弹幕刷屏“熟悉的锋无力”。
别以为对手弱就能刷数据。
唐卡斯特全队身价加起来不到900万欧,相当于热刺一个替补的零头,可他们摆出的5-4-1铁桶,愣是让热刺45分钟没运动战进球。
英甲球队周薪平均4千镑,热刺顶薪孙兴慜一周拿19万镑,换算下来,人家踢一年才够孙哥三天工资。
就这样,热刺还是靠“玄学”才打破僵局。
球迷调侃:花9亿买不来一脚靠谱的右脚射门。
更扎心的是,胜利刚到手,赛程表立刻甩来一记耳光:1/8决赛踢纽卡。
过去三次碰面,热刺被灌了8球,自己只进1个,上赛季主场0-4、客场1-2,被同一批人双杀。
纽卡这赛季更狠,联赛5轮丢2球,防守效率全欧第一档。
波斯特科格鲁想玩高位逼抢,对面直接长传找伊萨克,一打一个准。
热刺后防线平均身高183cm,纽卡首发前锋伊萨克+戈登+巴恩斯,平均186cm,定位球环节等于高空轰炸。
更麻烦的是,纽卡杯赛从不轮换,埃迪·豪名言“每场比赛都是决赛”,热刺这边刚让孙兴慜、麦迪逊轮休90分钟,对手却可能全主力出战,体能优势瞬间清零。
有人翻出冷知识:热刺上一次拿联赛杯还是2008年,那届他们第三轮也踢了英甲球队,比分同样是3-0。
看似好兆头,可随后1/8决赛遇到英冠的伯恩利,直接点球出局。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押韵。
如今阵容贵了3倍,克星却从伯恩利升级成纽卡,难度指数翻倍。
更现实的问题是,热刺下周还要打欧联客场,再下周联赛对曼联,三线作战,板凳深度却肉眼可见的薄。
一旦主力受伤,9亿欧身价里,有3亿是躺在医务室的“隐形人”。
球迷最焦虑的点在这儿:赢了弱旅,却看不到解决顽疾的方案。
帕利尼亚倒钩再惊艳,也掩盖不了阵地战破密防的老毛病;乌龙大礼再幸运,也填不上面对高位逼抢时出球体系的漏洞。
纽卡可不会送乌龙,他们更擅长逼对手犯错。
热刺想过关,要么孙兴慜把个人闪光拉满,要么定位球突然开窍,否则大概率又是一场“控球60%、射门15+、比分0-2”的典型失利。
杯赛到这份上,没人记得你赢英甲几个球,只看你能不能跨过克星。
跨过,冠军窗口就真开了;跨不过,9亿欧的阵容又得被贴上“花架子”新标签。
时间只剩两周,波斯特科格鲁的笔记本上,估计已经写满了“如何不被纽卡打身后”——可球迷更想看到的是,如何把球送进对方大门。
来源:蠢羊聊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