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家电网发展成效⑫:大地脉动 疆电奔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23:31 1

摘要:近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大型纪录片《新疆大地》第四集《大地的脉动》,聚焦“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起点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生动讲述国家电网员工奋战戈壁,加快“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展现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新疆能源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外送,促进资源优势转化,

近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大型纪录片《新疆大地》第四集《大地的脉动》,聚焦“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起点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生动讲述国家电网员工奋战戈壁,加快“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展现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新疆能源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外送,促进资源优势转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里是新疆九大风区之一,哈密北戈壁风区,六级以上的呼啸,是这片戈壁亘古的呼吸。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测试班副班长熊坤来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已经1年5个月,早已适应了这里的大风天。与以往不同,这次项目熊坤是主动请缨,也是新疆本土团队第一次接受这样的挑战。熊坤说:“这次项目的专业性很强,工况特别复杂,不管是安装还是调试,量很大、难度非常高。最开始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大家没干过。”

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是“疆电入渝”的电力“长跑”起点。在这里,周边电厂发的交流电像城市公交,灵活但损耗大。换流站的任务,是把交流电转换成特高压直流电。直流电像高铁,损耗小、跑得快,适合“点对点”千里奔袭。

熊坤和同事们的工作就是完成这个关键的电力换乘:“通过这个换流变压器,将电流转换成适合的电压,相当于一个交流和直流之间的枢纽设备。我们极1有6个这样的模块嵌进去,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有了它,我们往前推进了很大一步。”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将正式投产使用。能源在空中奔流,光明送达四方。2014年,首条“疆电”外送直流通道直达郑州,将新疆大地的能量化作澎湃电流,向东倾注。如今,新疆的电力已点亮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万家灯火,而始于巴里坤、终于渝北的哈密—重庆直流工程,是“疆电外送”的第三条大动脉。它将承载着西北的能量向巴山渝水送去不竭的光热。

铁塔是大地写给天空的信笺。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实习员工、23岁的徐昊常常凝望铁塔出神,他猜想,它们应该也蜿蜒向故乡的云吧。他来自重庆巫溪,巴里坤换流站是他试用期的“考场”。徐昊的幸运不仅是和家乡千里之外的相逢,更来自于职场上的第一位领路人、获得过“疆电楷模”称号的技术专家熊坤。

熊坤:“我也经常跟他聊,你把基础打好,扎扎实实过来,后期的提升会很快,肯定会享受到成就感。”

徐昊:“遇到问题就请教一些老师傅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去请教像我师傅这样的高级专家。”

熊坤常给徐昊念叨,14年前,自己大学毕业从老家闯荡新疆的那段日子:“回想起那时候感觉无所畏惧,背了5桶泡面,买了火腿肠加卤蛋,就来到新疆。反正也是不容易吧,我觉得。”

离家,总是中国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不论过去多久。熊坤说:“我的足迹现在遍布全疆,南到和田、喀什,北边伊犁,东疆这边的哈密,我参建的变电站有30多个,遍布全疆,包括各种电压等级的。”

从“电力小白”成长到今天,新疆是熊坤命运的福地,风沙磨砺筋骨,也荡涤心灵。他说:“新疆作为全国的能源基地,大量的‘风光火电’在发展,那么,相应的配套电网建设支撑肯定也要做好。如果我这边安装过程有什么问题,导致功能有缺陷,可能就转换不成直流电,电就送不到重庆去,老百姓就用不上来自新疆的电。我们作为个人,能够参与到这种大项目的建设,为这个大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些力量,我觉得很荣幸,也是很高兴的。”

想家的时候,熊坤会带着徐昊去戈壁滩上转一转。这里是新疆大地的能量原野,熔岩塔熔炼烈阳,风车搅动天风,光伏铺展成海,光风发电在此奔涌不息,化作点亮远方的脉搏,大地的脉动正涌向远方。

6月10日上午,我国“十四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疆电外送”特高压三通道——“疆电入渝”工程投产送电。作为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外送工程之一,工程接入的1420万千瓦电源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十四五”以来,“疆电外送”规模不断扩大,如今的新疆电力已经形成了“内供七环网、外送五通道”的电网格局。截至8月底,新疆已累计外送电量9624.06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2836.05亿千瓦时。这条“电力丝路”不仅点亮了中东部千万家庭的灯火,更为全国能源结构转型注入“新疆动力”。

在政策引导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下,新疆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集中建成乌鲁木齐等5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10余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十四五”时期,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实现跨越式提升,成为全国新能源发展速度最快、增量最大的省份之一。

熊坤说:“我背后的这三条线,就是去重庆的,一年能输送360亿千瓦时电,基本上每天差不多1亿千瓦时电。新疆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从巴里坤7毫秒送电到重庆,通过第三条通道,有效地保障重庆的电力供应,同时促进重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月升月落,戈壁无垠,徐昊的“答卷”即将落笔,忙完这几天,试用期就要结束了。对未来,他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

一直坚守岗位的熊坤盼来了前来探望他的妻儿。为了电站的正常运转,他还要在这里继续坚守数月。对家人的这份愧疚,像戈壁上的风粗粝而又温柔,把思念酿成了光明。

万物皆可成光,心向远方,便是亿万灯火被点亮的地方。

来源:国家电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