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林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但意志薄弱:作业稍难就哭鼻子,遇到比赛输了就闹脾气,练琴超过半小时就喊累。妈妈希望他能“皮实”点,但方法用尽——打骂只会让他更叛逆,说教又像耳旁风。直到班主任王老师设计了一套“闯关计划”,小林才像换了个人。
本篇文章以"小林的意志力成长记"为案例,说明积极心理学在学生成长管理中的运用
一、案例背景介绍
小林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但意志薄弱:作业稍难就哭鼻子,遇到比赛输了就闹脾气,练琴超过半小时就喊累。妈妈希望他能“皮实”点,但方法用尽——打骂只会让他更叛逆,说教又像耳旁风。直到班主任王老师设计了一套“闯关计划”,小林才像换了个人。
二、操作流程:五步闯关法
1、第一关:种下“我能行”的种子(目标具象化)
做法:王老师没直接说“你要坚强”,而是让小林画三幅画:
现在的我(小林画了自己哭鼻子的样子)
害怕的事(画了数学题、钢琴、跑步比赛)
理想的我(画了拿奖状、弹琴被鼓掌)
关键点:通过绘画把抽象目标变具体,让小林意识到“坚强不是不哭,而是哭完还能继续”。
2、第二关:把“大怪兽”拆成“小蚂蚁”(任务分解)
数学攻坚:小林看到应用题就头疼,王老师教他“三步法”:
先用5分钟读题画关键词
再翻课本找类似例题
最后尝试写第一步算式
钢琴特训:妈妈把30分钟练琴拆成3个10分钟,每段中间休息时玩“听音接龙”游戏。
关键点:把“练琴1小时”改成“挑战3个10分钟”,用游戏化思维降低心理门槛。
3、第三关:制造“可控的挫折”(安全试错)
班级辩论赛:王老师故意安排小林当“反方”,辩题是“作业应该越多越好”。小林急得直跺脚,王老师却说:“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话说完。”
家庭模拟:妈妈在家玩“失败体验日”:故意把小林的乐高搭错,看他能不能不发脾气地修正。
关键点:挫折要像“跳起来够苹果”——踮踮脚能够到,而不是直接给个榴莲砸头上。
4、第四关:建立“能量补给站”(正向反馈)
成功日记本:小林每天记录3件“坚持成功的小事”:
“今天数学题没听懂,但举手问了老师!”
“钢琴课手指酸,但多练了5分钟!”
积分银行:妈妈制作“小林币”,完成挑战可兑换:
10币=多看10分钟动画片
50币=周末去游乐园
关键点:及时奖励要像“游戏里的经验值”,看得见、够得着。
5、第五关:成为“别人的光”(角色转换)
小老师计划:小林当数学课代表,要给同学讲题。为了不丢脸,他主动把错题本变厚了三倍。
家庭分享会:每周日全家开“夸夸会”,必须说一件自己坚持做到的事。小林从需要被夸,变成主动夸妈妈“坚持每天跳绳”。
关键点:当一个人开始帮助别人时,自己也会变得更强大。
成果对比
3个月前:作业错3题就撕本子,现在会主动整理错题集。
6个月前:比赛输了就摔东西,现在能说“下次再战”。
9个月前:练琴像上刑,现在会自己加练新曲子。
登门槛效应:先让小林迈1步台阶,再慢慢加高。
普雷马克原理:用喜欢的事(玩游戏)作为坚持的奖励。
观察学习理论:当小林看到同学也犯错时,发现“原来大家都这样”。
这个案例没有玄乎的理论,就是把“坚持”拆解成孩子能听懂、能做到的小任务。就像教孩子骑自行车——先推着走,再给辅助轮,最后放手。当孩子发现自己能做到曾经觉得不可能的事时,坚强意志自然就生根发芽了。
来源:锦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