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0日,融安县龙舟广场旌旗猎猎、气氛热烈。随着县委书记于福坚郑重宣布开幕,“广西龙超‘融’闯未来——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一场万众瞩目的水上竞技盛宴就此开启。
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曼 卫纲 龙丹 覃嘉鑫 方淑敏 夏有清(实习)摄影报道
9月30日,在融江融安县城河段拍摄的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大赛现场。(杨曼 摄)
9月30日,融安县龙舟广场旌旗猎猎、气氛热烈。随着县委书记于福坚郑重宣布开幕,“广西龙超‘融’闯未来——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一场万众瞩目的水上竞技盛宴就此开启。
9月30日拍摄的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大赛开幕式现场。(龙丹 摄)
9月30日拍摄的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大赛开幕式现场。(卫纲 摄)
开幕式上,《民族鼓韵・龙腾超跃》的激昂鼓点震彻全场,《龙腾狮跃闹龙超》的灵动表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随后,点睛祈福仪式庄重举行,朱砂轻点龙睛,寄托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期许,龙舟巡游时的威武身姿更让现场欢声不断,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文化底蕴与视觉震撼的沉浸式体验。
9月30日拍摄的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公开赛混合组预赛。(卫纲 摄)
百年薪火:从民间竞渡到区域标杆赛事
本届龙舟赛有来自广东、福建、上海、香港等各地区参赛,共225支龙舟劲旅、4000余名各族运动员挥桨竞渡,为八方宾朋献上一场融合体育、文化与民俗的盛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融安龙舟赛的基因里,刻着岁月的沉淀。自清朝末年起源至今,这项根植于融江的民间传统已跨越三个世纪。从最初乡土风情的竞技欢宴,到如今声震八桂品牌赛事;从承载乡愁的民俗记忆,到吸引全国目光的文旅“顶流”——融安龙舟赛始终以文化为魂筑牢根基,以创新为翼勇谋突破,稳步实现从“地方赛事”到“区域标杆赛事”的跨越!
9月30日拍摄的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公开赛男子组12人预赛。(卫纲 摄)
自“广西龙超”品牌落地生根,融安县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赛初心,锚定“传承文化、链接区域”的办赛目标,将“团结协作、奋勇拼搏、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龙舟精神,深度融入融安从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的壮阔实践。融安县以“本土底蕴+全国视野”双轮驱动,让这项传统赛事成功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今年,赛事热度再攀新高。
据了解,2018年,融安赛龙舟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
9月30日,在融安县龙舟广场拍摄的广西龙超——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大赛现场。(覃嘉鑫 摄)
多元竞技:五大赛事激活青春力量
本届赛事以“传承+创新”为内核,设置五大特色组别:传统组27人龙舟赛、传统组12人龙舟赛、公开组12人龙舟赛、青少年组12人龙舟赛及混合组12人龙舟赛,所有项目均为800米逆水直道竞速。其中,传统组27人龙舟赛冠军奖金高达5万元,总奖金池超70万元,既保留了老匠人的竞技底气,也为新力量注入动力。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组首次面向区内外高中、初中队伍开放,来自广东、湖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的年轻选手与本地少年同场挥桨。“划龙舟不只是力气活,更要懂团结、传精神。”带队的香港惠侨英文中学教练坦言,希望通过赛事让00后成为龙舟文化的“新掌舵人”。
9月30日,在融江融安县城河段拍摄的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大赛现场。(杨曼 摄)
民族同心:一江碧水擦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底色
“咚!咚!”鼓声中,各族选手并肩划桨,“加油!加油!”岸边民众助威加油——这场竞渡,早已超越体育本身。融安是33个民族聚居地,融安龙舟赛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底色,今年的参赛队伍覆盖全国6省(区)、上海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既有世代划龙舟的本地老队,也有首次跨省组队的“新朋友”;赛事期间,“融安大集市”同步开张,此市集是集龙舟文化、非遗、土特产、美食等为一体的特色市集;龙舟夜游表演则用灯光勾勒出“百舟竞流”的梦幻画卷。划的是龙舟,连的是人心,赛事正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流动课堂”。
9月30日,在融江融安县城河段拍摄的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大赛现场。(杨曼 摄)
文体商旅融合:小县城撬动发展新动能
“龙舟赛不是‘一锤子买卖’。”融安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当地正以赛事为支点,撬动“体育+”产业矩阵:线上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赛事,#广西龙超#、#融安龙舟赛#、#好评柳州等话题播放量破亿;线下推出“观赛+民宿”“旅游+逛集”套餐,带动周边农家乐、非遗工坊增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9月30日,在融江融安县城河段拍摄的2025年融安龙舟公开赛暨第二十四届长安龙舟大赛现场。(杨曼 摄)
从145支队伍(2023年)到178支(2024年)再到225支(2025年),参赛规模的逐年攀升,见证着融安龙舟的“破圈”生长。这不仅是一场速度的较量,更是一次文化的巡礼、人心的凝聚。当最后一支龙舟队冲过终点线,融江的水波仍在诉说:百年龙舟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条微信为“融安县融媒体中心”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署名!
推荐:
推荐:
推荐:
爆料、投稿、合作、领奖、咨询
投稿邮箱:8137886@163.com
来源:融安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