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每次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都最佩服这类同事:早早干完了活,人还坐在工位,心已飘去远方,就等着准点下班,“嘀”的一声打卡走人,放假的仪式感拉满。
原创 三联.CREATIVE 三联生活周刊
2025年09月30日 17:39 北京
朋友们,不管手头工作进展如何,都该收拾收拾心情欢度国庆了。
说实话,每次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都最佩服这类同事:早早干完了活,人还坐在工位,心已飘去远方,就等着准点下班,“嘀”的一声打卡走人,放假的仪式感拉满。
这类同事,往往也是每家公司里大家公认的“神仙同事”。他们浑身散发着一股游刃有余的气质,情绪异常稳定,干活很少出错。既能安顿好本职工作,将它们精准结束于假期前;又能妥善协调外部需求,确保假期不被突如其来的外力打扰。
这种令人羡慕的职场状态,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在这个十一中秋假期前夕,我们和鸿蒙联合了推出《承“蒙”你所爱》系列短片,探访了不同行业的“神仙同事”,发现了他们共同的秘密:
高效和靠谱的背后,其实是他们早就用上了科技与狠活。
三联生活周刊
,赞2056
他们,是专业严谨的律师,是坚持初心的导演,是敢于不同的95后养老院院长,是妙手仁心的医生,是教书副业两不误的老师,是创作灵感无限的职场博主,是运筹帷幄的金融才俊,是写了二十多年稿的媒体人……
职业虽然千差万别,但他们都能熟练运用鸿蒙5和各种宝藏App,让自己变得更高、更快、更强,也协助伙伴们一起克服更多难关。
更重要的是,因为科技带来的启发,他们在工作多年以后,依然能不断开启职业新阶段,延续着热爱和笃定。热爱,是他们最大的生产力。
比如,当律师刘思远通过鸿蒙版WPS在手机与电脑端丝滑互通,她得到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徜徉在法律知识里的享受;当导演于昌禾在鸿蒙版小红书上圈选图片、光速搜景,灵感也随之涌来,他感到无限的快乐;当95后樊金林看着自家养老院里的爷爷奶奶熟练用小艺打电话、查天气,他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从这些“神仙同事”分享的鸿蒙5使用体验里,我们总结出一份《职场人提效秘籍》。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都不妨看一看,它可以实打实提升你的职场幸福度。
医生:
科技连接远方,让治疗不停留在诊室
在很多人眼里,医生这份工作的目标很纯粹——努力治愈每一位患者。因此,他们的职场痛点也很简单——每一个尽职尽责的医生都会觉得,他们能帮助到的病人,好像永远还不够多。
今年是牙医许桐楷从医的第十六年,他回忆起自己刚入行时的情景:成天待在医院里,但无论怎么勤劳,门诊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一天只够看十几个人,一年算下来,手把手医治的患者也就几百个。
“但现在,我一年能帮到成千上万个人。”许桐楷对此颇为欣慰。变化的背后,是科技悄然拓宽了医者的边界。
以牙科为例,牙齿的病症往往微小而深邃,普通人很难自行判断,通常要亲身到医院挂号,等待医生面诊。但现在,搭载了鸿蒙5的手机像素非常高,即使拍摄口腔中昏暗的角落,也能保证画面清晰、色彩不失真。
再加上鸿蒙版微信可以调用原相机拍摄,许多患者直接把病情照片通过微信发给许桐楷,各种细节清晰可见,远程就能做出诊断,省时又省力。
有了鸿蒙5这个得力助手,医生们在本职工作之余,还有精力做线上科普和线上诊断。
科普创作灵感突然迸发时,先打开手机上的鸿蒙版WPS,趁着热乎劲记下要点,等有空了再打开平板,鸿蒙版WPS的跨设备流转功能无缝接续,可以直接在平板上续写文档,把科普内容补充完整。
还有线上咨询,许桐楷使用鸿蒙版好大夫在线 App,用手机就能回答全国各地患者的咨询,及时提供个性化意见。特别是需要观察病情变化的复诊患者,既给他们省去一些舟车劳顿,医生还增长了对疾病的认识,这在过去是难以实现的。
凭借着每天分享一些科普知识、每天线上远程帮助一些人,许桐楷在社交媒体上积累起80多万粉丝。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真的实现了“帮助成千上万人”。流畅好用的科技产品,把医生的智慧大脑“外接”到更远更广的地方,让他对治病医人的热爱不停留在诊室里,而是一路开挂去拥抱更多人。
三联生活周刊
,赞2091
老师:
教学研究实践的不可能三角,科技助我突破
体面,受人尊敬,有寒暑假,被很多人奉为“神仙工作”的老师,能有什么烦恼?其实,想要同时做好教学、研究、实践这三项任务,堪称“老师的不可能三角”。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新闻的vivi老师,却把自己修炼成了老师里的全能战士:上课受学生们喜爱,做研究小有成果,最令人惊讶的是,她还有余力把自媒体当成副业,在全网拥有百万粉丝。
vivi是怎么做到的?几台搭载了鸿蒙5的电子设备,就是她专业高效的幕后团队。
每周要上几节课?日期和地点是什么?上课之外还有哪些教学任务?vivi把这些日程管理任务都交给了鸿蒙5。打开工作群,用手指圈出群里发布的日程信息,小艺就能瞬间帮她建好日程,各种信息都不遗漏。
鸿蒙黑科技不仅可以帮vivi上课,也可以帮她完成科研任务。写报告需要查行业数据,直接呼唤小艺,省去了翻网页查资料的繁琐;做活动策划,一时不知道如何整理思路,把鸿蒙版亿图脑图叫出来给自己“抛砖引玉”,有时候vivi觉得,它比自己想的还要全面。
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尤其在自媒体兴起的时代,vivi觉得作为一名老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自己不做一个账号,怎么有底气教学生?”于是在本职工作之外,她还是一名自媒体博主,用第一手的经验反哺课堂。
等自己上手出镜、剪视频的时候,vivi发现互联互通的电子设备真的很重要,鸿蒙5帮她免去了不同设备之间拷贝素材之苦。
自媒体做得小有成绩,外界也有质疑传来,“你是想当网红吗?”但vivi说,她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一直是笃定的。因为喜欢传播知识,所以她坚守讲堂;也因为深知热爱需要拥抱变化,所以她用行动搭建起一座校园与时代之间的桥梁。鸿蒙5的科技力量,为她的热爱找到了与时俱进的新解法。
三联生活周刊
,赞2125
职场博主:
让一万个idea落地,背后是一套系统的支持
什么是自媒体博主最重要的能力?点子,点子,还是点子。
知名职场博主Olga姐姐,分享了她如何精心保护她随时涌现的灵感。
首先,当灵感闪现,务必先确保“抓住”,不能让它溜走。“我经常在通勤路上、睡觉前冒出点子,这时我会立刻语音输入给小艺,让它帮我把概念整理出可落地的想法。再进一步,它还会生成内容大纲,随后我再补充一些血肉和细节进去。”
其次,灵感的诞生、创意的落地,最需要沉浸式的工作环境。Olga姐姐每天有许多日程,工作时间常常被切分,有时候她上一秒在家用平板开着创意脑暴会,下一秒手机日程突然提醒,需要马上出门拍片。这个在过去两难的境地,被鸿蒙版钉钉轻松化解。得益于鸿蒙版钉钉的会议跨端流转功能,拿起手机、出门打车,但脑暴依然继续,避免了在不同设备间登陆退出而导致思考被打断。
灵感和创意很珍贵,尽量保护它不被琐事损耗,这是Olga姐姐格外注重的事。她的闺蜜、知名女企业家Rose,最近就遇到过这样的糟心时刻:她为一次演讲精心准备了PPT,在电脑中写完,却忘记上传到云端。第二天出门时,她准备用手机修改细节,打开PPT却看到一片空白。
这种斗志满满却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的感觉,Olga姐姐深有体会。但如果使用鸿蒙版WPS,不同设备间可以跨端接续编辑,“惨剧”就不会再次发生。用Olga姐姐的话形容,“真的有一种万物互联的感觉。”
在成为职场博主之前,Olga姐姐当了35年外企高管。漫长的职场之路有成功也有挫折,直到57岁转型做自媒体,凭借不断迸发又精准捕捉的灵感创作出一系列职场内容爆款视频,她才真正感觉到,自己好像找到了天赋和热爱所在。
但她也知道,热爱并非天生,要让热爱之火不熄灭,不仅要靠努力,也要擅长运用工具,为热爱的事服务。在无数灵感从0到1落地的过程中,有一套搭载鸿蒙5的设备为她保驾护航,提供底气与支持。
三联生活周刊
,赞2113
金融人:
中国解决方案,让我们头上没有了悬着的剑
金融市场赚钱的秘诀是什么?金融分析师季超一句话总结:
“抓取信息才能赚钱,要么比别人快,要么比别人聪明,要么走捷径。”
邪修走捷径不稳定也不安全,聪明是少数人的天赋,在认清了这个“残酷真相”之后,季超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善用工具,尽可能领先市场半步。
鸿蒙5是他很好的助推器。比如,Wind金融终端是每一个从业者都会用的工具,而季超用好它的诀窍是,在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三折叠手机上,使用PC版Wind金融终端。当别的分析师还在一边盯着台式机,一边打开笔记本和手机,才能同时浏览财报、写研报、看实时新闻滚动时,季超只要打开三折叠,一部手机就满足所有需求。
因为要实时追踪市场动态,季超每天都需要好好规划日程,“比如某个上市公司有重要发布会,我得确保不能和开会时间重叠,万一错过重磅消息,损失惨重。”为此,他尝试过各种记事App,“但在App跳转过程中,就经常忘了自己要干什么,一旦离开心流状态,想要回去就很困难。”
现在,他把所有日程都添加到了鸿蒙版便单,里面有待办清单、四象限、日历视图、番茄钟、报表、实况窗等各种功能,降低了不同App之间跳转的决策成本,还能实现多端同步。
不过说起鸿蒙5对金融人最大的帮助,季超觉得是安全能力。“鸿蒙让我的工作更安全合规。”以前为了防止信息泄漏,他会在每一台设备上贴防窥膜;但如今鸿蒙直接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安全问题:
鸿蒙有AI防窥保护功能,常用的银行App也可以调用鸿蒙数字盾、安全摄像头等安全能力,避免意外风险。
鸿蒙带来的安全感,还在于搭建了更加自主可靠的安全底座。“鸿蒙生态不断发展,我们有了国产操作系统。那么不管未来有何变数,技术不会被卡脖子了,头上就没有了悬着的剑。”
以鸿蒙为代表的中国技术产业升级,不仅提高了季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也在不断滋养着他对金融的热爱。中国解决方案越来越多,让他的金融研究能够与国家发展同频,更有信心押注未来。
三联生活周刊
,赞2073
媒体人:
好科技和好内容一样,都要有温度
“AI会不会让做内容的人失业啊?”
李伟从事了二十多年媒体工作,这几年来,越来越多刚入行的新同事问他这个问题。年轻人们很疑惑:AI大数据这类新技术,究竟是助手还是对手?传媒行业的下一站在哪里?
“我们不会失业。因为人人都有了一把叫AI的刀,相当于人人都没有这把刀。”李伟的回答很笃定,首先给职场后辈们吃了颗定心丸,随后又给出了面向未来的生存之道,“但我们要学习怎么跟AI合作。”
就在前几天,李伟需要短时间内录两期播客。时间紧任务重,这要放在以前,他得先去查找相关资料,阅读专业艰深的论文,然后整理素材、记录重点——这套“媒体人基本素养”组合拳下来,得花费好几天时间。
然而在AI时代,李伟做的第一件事,仅仅是念了一句简单的指令:“小艺小艺,帮我提炼一下这篇论文的主题思想。”只需要几秒,搭载鸿蒙5的电脑就帮他提炼了专业论文的重点信息。有小艺划重点,他可以有的放矢、精细化处理重要的资料素材。
在他看来,科技不仅不是对手,反而能让传媒人提升核心职业能力。有了科技帮忙,现有素材获取已经实现“人人平等”,那么媒体人的价值在哪里?“我们要学会更好地思考,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追问更多事实,产生更丰富的视角。”
除此之外,鸿蒙5还可以帮助媒体人缩短工作中处理琐事的时间,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作中。比如每周开会,李伟都会用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三折叠手机的自由多窗模式,这样他可以一边用鸿蒙版飞书开会,一边把相关文档拖拽到会议中分享,供大家实时讨论,整个过程无需跳转,也无需切换应用,省去了不少开会中的等待时间。
二十多年来,无数次选题会,无数个创作的日夜,当被问起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李伟的回答很纯粹:“源于我18岁时心中的那份热爱。人这辈子不一定会去做很多事,干媒体这行要跑很多地方、见很多人,我能收获不同人几十年的生命体验。对我来说,这是一笔比其他东西更珍贵的财富。“
他觉得,好的内容和科技有共通之处——那就是都要有温度。在AI时代,有温度的内容才能历久弥新,而有温度的科技,也才能真正懂得人的需求,搭建起更便捷高效的桥梁。就像鸿蒙5,提供的不仅是炫酷的功能,更是一份帮大家始终保持热爱的体贴。
三联生活周刊
,赞4272
看完这5位“神仙同事”的分享,他们的优秀并没有什么玄学,核心就是一句话:科技不仅是各种高大上的专业名词,也是每个人生活里能搭把手帮上忙的趁手工具,学会用、用得好鸿蒙5,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神仙同事”们真正让人佩服的,不只是能高效高质完成工作,更是他们始终把热爱融进日常,把专注做好每一件小事,当成了最酷最燃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放长假的好日子里,祝愿每个打工人,最终都能进化成公司里那个“神仙同事”——干活又快又好,每天准点下班,假期好好玩耍。借助科技力量,把热爱延续,把快乐放大。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