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群里的道歉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8:50 1

摘要:“我对不起大哥……”“感谢弟弟照顾父亲多年,误会已解,手足情深。”吴某甲打开宗族微信群,指尖轻轻划过这两条道歉和解信息。短短数语,在月圆人团圆的前夕,为一段冰封的亲情找回温度。

中秋将至,如水的月光洒在了河源连平县吴氏宗祠的青砖黛瓦上,也照进了吴某甲兄弟二人的心里。

“我对不起大哥……”“感谢弟弟照顾父亲多年,误会已解,手足情深。”吴某甲打开宗族微信群,指尖轻轻划过这两条道歉和解信息。短短数语,在月圆人团圆的前夕,为一段冰封的亲情找回温度。

故事还要从群里的那场争吵说起。

今年5月,哥哥吴某甲在宗族群里吊唁已逝的父亲,不料弟弟吴某乙却开启了长篇指责,“父亲含辛,养你成人;晚年需护,你却隐身。责任在肩,你偏推脱……”此言一出,群内哗然。哥哥看到后被深深刺痛,一纸侵犯名誉权诉状将弟弟告上连平法院。

“你凭什么说我没赡养父亲?我在外打拼这些年,家里哪笔大项开支不是我出的?”法庭上,哥哥情绪激动地反驳,弟弟则继续指责辱骂,兄弟俩争执不休。

冰冷的判决或许能厘清是非,但却可能让兄弟间的裂痕更深。承办法官钟巧萍深知,调解才是弥合创伤的最好途径。

随后,钟巧萍将两人带到不同庭审室,分别与之谈心:“言语如刀,刀刀见骨,而受伤的往往是最亲的人。可曾想过,已逝世的父母如若知道兄弟阋墙,会是何等痛心?先让情绪冷静下来,也给亲情留一个回旋的余地。”法官一番话如清泉入心,渐渐熄灭了双方怒火。

待兄弟俩的情绪平复下来后,钟巧萍并未急于审理案情,而是先谈起了刻在宗祠墙上的家训。“一厚伦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难;四和乡里;五勤本业……”朗朗的诵读声在室内回荡,钟巧萍继而语重心长地说道:“家训首重‘厚伦理’,便是要我们珍视骨肉亲情;‘和乡里’不仅是对邻里,更是对家人和睦的期盼。你们兄弟今日对簿公堂,可还记得这传承了数百年的祖训?”

一番话渐渐打开兄弟二人的记忆闸门。弟弟率先坦言:“我此前照顾父亲,从未见到他给过赡养费,以为他没有管过老人。”哥哥则眼眶微红,声音沙哑说道:“我虽然很少陪父亲,但父亲的医药费、每月的赡养费几乎未断过,只是都是直接给了父亲。”

原来多年心结源于一场“沉默的误会”。弟弟不知道哥哥的默默付出,哥哥也从未诉说过自己的牵挂与担当。当真相如月光穿透云雾,照进心底,兄弟二人怒气逐渐消散,愧疚与理解悄然而生。

“你看看这个……”哥哥打开手机相册,翻出父亲生前的手写日记,一笔一划都记录着兄弟二人对父亲的孝心:“3月4日,小儿子陪我去看病,忙前忙后一整天”“3月5日,大儿子汇来医药费一千元”“春节,大儿子买的新衣服很合身”“重阳节,小儿子带我去旅游登高,很开心”……

哥哥哽咽道:“父亲临终前把它交给了我……你常到家里来,我们一起再看看。”这一刻,泪水终于决堤,兄弟二人的悔意与和解意愿也到达了顶点。

钟巧萍趁热打铁,询问敲定道歉与澄清的细节。最终,弟弟在宗族群发出道歉信,哥哥随即回应,兄弟二人最终握手言和。

纵曾有恶语如霜,也抵不过血脉深处的温暖——那是家训的传承,是岁月的牵挂,更是中秋月下不应缺席的团圆。

善用“善信调解法”,总结“降温”熄火、“对症”疏淤、“趁热”固谊的三重良方,巧用家训文化作针、善信作线,细细缝补血脉中的裂痕,今年以来,连平法院共审结家事纠纷299件,运用家训以及善信调解法成功化解矛盾189件,调撤成功率达63.21%,让更多家庭在月光下重聚,在团圆中前行。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余淑娴

采写:郑倩茹 周晨洁

来源:文化之己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