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意标题说的药物偶联物不等于抗体偶联药(ADC),药物偶联物的范围更广一些,请耐心看完本文您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抗体偶联药(ADC)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不断有的药物正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公布相应的疗效数据。也有已经上市的抗体偶联药不断拓展新的适应症。今天癌度通
注意标题说的药物偶联物不等于抗体偶联药(ADC),药物偶联物的范围更广一些,请耐心看完本文您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抗体偶联药(ADC)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不断有的药物正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公布相应的疗效数据。也有已经上市的抗体偶联药不断拓展新的适应症。今天癌度通过一篇最近发布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文章,给大家介绍抗体偶联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图片来自本文参考文献截图
一、脱胎于化疗,化疗的两面性
化疗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抗肿瘤方法存在很多年了,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 DNA或干扰癌细胞的分裂达到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但问题在于,化疗药是非特异性的,它不但能杀灭癌细胞,还能对人体内那些快速生长的普通细胞造成损害,例如骨髓、胃肠道、毛囊等使用化疗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使用化疗的患者经常要承受白细胞下降,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还有一个问题是,化疗药是平均分散在患者身体的各处,它们并不能以很高的浓度集中在肿瘤的位置,所以这也影响了化疗药物的疗效。
为了改变上面的这些状况,科学家们想到了一种方法:让药物能找到肿瘤细胞,然后将毒素“定点投放”给癌细胞,因此“抗体偶联药”(ADC)就出现了。
抗体偶联药的作用机制
二、抗体偶联药的出现与发展
抗体偶联药的原理,可以像是给药物安装上了“导航仪”,一般的抗体偶联药有3部分组成。
导航装置:是指能够辨别肿瘤细胞的分子(通常为特异性靶向癌细胞的抗体,也可以是小分子或多肽);
毒性药物:能够杀死癌细胞的有效成分,比如微管抑制剂, 损伤DNA的药物;
连接器:将前面两个部件连接起来的东西,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断开将毒素释放出来去攻击癌细胞。
如果导航装置是抗体的就是属于抗体偶联药(ADC),如果是小分子作为导航装置则就被划分为药物偶联物。目前获批上市和比较成熟的还是抗体偶联药。也是今天给大家主要介绍的内容。
追溯到2000年,首个抗体偶联药吉妥单抗(Mylotarg)批准治疗白血病。但由于副作用的原因曾被撤回,2017年该药通过调整剂量方案再次上市。自那以后, ADC药也逐渐迎来了加速发展:
2011年,本妥昔单抗(Adcetris )获批治疗淋巴瘤;
2013年, 恩美曲妥珠单抗(Kadcyla)上市,是第一个治疗实体瘤的抗体偶联药,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
2019年,德曲妥珠单抗(Enhertu,DS-8201)在临床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即使是HER2水平较低的病人也能用药并受益;
2020年,戈沙妥珠单抗(Trodelvy)治疗三阴乳腺癌上市,为治疗方案有限的患者带来了一个新途径;
近年来,针对膀胱癌、子宫颈癌和卵巢癌的抗体偶联药也陆续获得批准。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已有超过10个抗体偶联药ADC获批上市,在多种类型的肿瘤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时间不断出现的抗体偶联药
三、抗体偶联药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虽然抗体偶联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不良反应仍然存在:例如白细胞减少,肝损伤,眼部毒性等;
渗透力不足:ADC药物的导航仪是大分子的抗体,无法进入到肿瘤病灶深处;
疗效差异:不是每个病人都能获益。
为克服上述问题,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寻找新途径:
更智能的“链接器”: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才进行切割,保证了药物仅仅在靠近肿瘤时才释放;
小分子和肽偶联物:导航仪不再是抗体,而是体积小很多的小分子或肽段,能够更迅速地到达肿瘤组织,而且还可穿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病灶;
联合治疗:将 ADC类药物与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联合使用,提高疗效;
新型靶点:不断寻找癌细胞表面的新的“标志物”,使更多病人获益。
小结:抗体偶联药的出现让肿瘤的治疗经历了一个大的变化,从不分敌我的“地毯式轰炸”到“精准打击”。治疗更加有效,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更高。随着更多的靶点和新型药物组合的出现,相信抗体偶联药将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如果大家满足申请临床试验的基本条件,欢迎联系癌度申请最新的抗体偶联药的相关临床试验。
9月份福利
癌度联手吉因加,推出“吉爱3000”惠民检项目,最低2000+可及的基因检测专属福利,可以在百家号点击“私信”联系下方小助手进行免费咨询。咨询全球新药临床试验、报告解读!
参考文献:
S. Cazzamalli, E. Puca & D. Neri,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drug conjugates for cancer therapy,Nature Cancer (2025).
来源:睡不醒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