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主线定了?消费连涨3天藏机会,你能拿稳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22:25 1

摘要:最近不少人都有这纠结,科技股还在震荡,消费板块却悄悄涨了起来,食品饮料、家电这些跟生活相关的板块,不少个股都拉出了大阳线。今天就从大家能摸到的日常场景入手,拆拆这波消费行情的逻辑,说说普通人该怎么找机会、避坑。

昨天去小区楼下的便利店买水,老板指着手机上的股票APP叹气,说前几天犹豫没买的消费股,连着涨了三天,现在不知道该追还是等回调。

最近不少人都有这纠结,科技股还在震荡,消费板块却悄悄涨了起来,食品饮料、家电这些跟生活相关的板块,不少个股都拉出了大阳线。今天就从大家能摸到的日常场景入手,拆拆这波消费行情的逻辑,说说普通人该怎么找机会、避坑。

很多人觉得消费股涨是短期炒作,其实背后有两个实打实的支撑,一个是政策给的动力,一个是大家钱包里的钱愿意花了。

政策方面,今年9月国务院发了《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行动方案》,不是光喊口号,是真金白银往里投,比如家电以旧换新,上海买指定智能家电最高补5000块,我邻居上周刚换了台新空调,算下来比平时便宜了近三分之一。还有商务部搞的消费新场景培育计划,专门盯着即时零售、银发经济这些方向,每个方向都设了100亿基金,帮企业找钱、拓市场。

再看大家的消费能力,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涨了5.8%,农村涨得更快,有7.5%。钱袋子鼓了,自然敢花钱。我同事家在三线城市,她说今年国庆回家,发现老家的商场里,母婴店、亲子餐厅的人比去年多了不少,连爸妈都愿意买有机蔬菜、高端牛奶了。

还有个变化,央行数据显示居民储蓄率比去年降了3.2个百分点,不少人把之前存的钱拿出来买了智能家居、品质家电。这些日常里的消费变化,最后都反映到了消费板块的业绩上,股价上涨也就有了底气。

消费不是笼统的大板块,不是所有消费股都值得买,得从大家每天接触的场景里挑,比如家里的柴米油盐、出门逛的商场、手机上刷的直播,里面藏着不同的机会。

必选消费:吃的用的,刚需是底气

必选消费就是平时离不开的,比如酱油、牛奶、米面油,不管经济怎么样,这些需求都不会少。

就说调味品,今年上半年行业里头部5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涨到了62%,像做酱油的千禾味业,靠推出零添加产品,渠道铺到了县城的小超市,上半年净利润涨了16%。还有乳制品,伊利的低温奶在社区便利店的货架上占了一半,新出的有机A2奶,虽然比普通牛奶贵点,但买的人不少,这部分业务增速超过了20%。

选这类股不用看复杂数据,就看两点:一是小区便利店、超市里,这个品牌的产品是不是越来越多;二是看企业分红,比如有的乳制品龙头,分红率能到30%,就算短期波动,拿着也有收益。

可选消费是“不是必须买,但想买好点”的东西,比如家电、白酒、旅游,这部分跟着经济回暖走,弹性更大。

家电方面,除了以旧换新政策,上半年房地产竣工面积涨了12%,不少人装修会买新家电。我表哥最近装修新房,选了台带新风功能的空调,比普通空调贵2000块,但他说能过滤空气,值这个价。做空调的美的,上半年新风空调销量涨了40%,单台利润也高了不少。

白酒的话,国庆期间不少人走亲访友,次高端白酒卖得不错。我老家做烟酒生意的亲戚说,某款次高端白酒,国庆前一周的出货量比去年多了35%,现在仓库里的库存只够卖一个半月,比行业健康水平还低。

选可选消费,要盯“需求旺季”和“库存”,比如家电看装修旺季的销量,白酒看节假日前后的动销数据,库存低、销量涨的企业,后续涨势更稳。

新消费是Z世代带起来的,比如直播电商、国潮品牌,这些领域虽然波动大,但增长快,是消费里的“新变量”。

直播电商不用多说,今年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我表妹平时买化妆品、衣服,基本都在直播间下单。有个头部直播机构,不光孵主播,还自己做供应链,去年毛利率到了45%,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不少。

国潮品牌更是肉眼可见的火,街上穿国产运动品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李宁今年推出的新款运动鞋,用了新的缓震技术,在大学生里很受欢迎,上半年在Z世代中的渗透率从18%涨到了30%。还有珀莱雅,花在研发上的钱占比超5%,比行业平均高2个百分点,新出的抗老精华,上线没多久就卖断货了。

选新消费要盯年轻人的喜好,比如看某品牌在小红书、抖音上的讨论度,看新品的迭代速度,那些能跟上年轻人需求、有自己技术的企业,更容易出业绩。

散户可能跟着情绪买,但社保、北向资金这些大资金往里扎,肯定有自己的判断,这3个信号值得留意。

第一个是估值划算,现在消费板块平均PE是28倍,比近5年中位数低4个点,而今年业绩增速预期有18%,比A股平均高6个点。简单说就是“赚钱能力强,股价还不算贵”,对资金吸引力自然大。

第二个是北向资金在加仓,9月净买消费板块超200亿,其中一半以上买了白酒和家电。有外资机构说,中国消费升级的逻辑没断,现在是布局的好时候。

第三个是基金仓位在提升,主动权益基金里消费板块的仓位,从二季度的15%涨到了三季度的22%,尤其是白酒,配置比例提升最明显。大资金的这些动作,说明他们看好消费的长期逻辑。

知道了机会在哪,关键是怎么落地,普通人不用复杂操作,记住3个步骤就行。

第一步是“定方向”,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想稳一点就选必选消费,比如乳制品、调味品龙头;想赚弹性就看可选消费,比如家电、次高端白酒;能承受波动就关注新消费里的国潮、直播电商企业。

第二步是“看细节”,避开虚概念。选必选消费看渠道,比如小区超市里产品是不是好买;选可选消费看库存和销量,比如家电企业的月度出货数据;选新消费看用户粘性,比如品牌在年轻人中的复购率。

第三步是“控仓位”,别把所有钱都投进去。消费板块虽然趋势好,但也会波动,建议仓位控制在总资金的20%以内,选2-3家不同细分的企业,比如一家必选、一家可选,分散风险。

机会背后也有风险,这三个雷区要注意。

一是需求不及预期,要是国庆后消费数据环比降了,比如家电销量、餐饮收入没跟上,可能会引发板块回调。

二是价格战风险,比如茶饮、零食这些领域,企业多,竞争激烈,有的中小企业为了抢市场降价,最后赚不到钱。

三是原材料涨价,食品饮料企业用的大豆、白糖,最近价格有波动,要是企业没提前锁价,成本涨了,利润就会受影响。

我是月竹挽风,平时除了跟大家聊社保知识,也爱从日常场景里找市场机会。消费行情不是靠概念,是跟大家的钱包、生活习惯紧紧绑在一起的,看懂这些,就能少追涨、多拿稳。感谢大家花时间看我的分享,咱们明天再聊实用的投资小技巧。

⚠️声明:所有观点均是个人投资心得体会,和个人身边真实案例分享,供大家交流讨论,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请大家别盲目跟风,盈亏自负!成年人要有自己的判断。

政策依据及案例说明

1. 政策依据:国务院2025年9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行动方案》;商务部“消费新场景培育计划”相关政策;央行2025年居民储蓄率、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2. 案例说明:上海智能家电补贴具体金额、三线城市母婴消费增幅、某头部直播机构毛利率为AI创作虚拟案例;千禾味业净利润增速、伊利低温奶渗透率、李宁Z世代渗透率数据参考公开市场同类企业动态推演。

来源:月竹挽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