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末跟做程序员的发小吃饭,他手机一直弹消息,全是同事在说手里的鸿蒙概念股又涨了。一问才知道,他持仓的某只票,一周涨了快70%,现在纠结是落袋为安还是接着拿。
周末跟做程序员的发小吃饭,他手机一直弹消息,全是同事在说手里的鸿蒙概念股又涨了。一问才知道,他持仓的某只票,一周涨了快70%,现在纠结是落袋为安还是接着拿。
这阵子鸿蒙和华为概念确实火得发烫,不少个股连着拉涨停,连平时不炒股的朋友都来问能不能追。今天就抛开热闹的盘面,从技术、生态、资金三个实在角度拆解,说说普通人怎么找机会,避开那些看不见的坑。
很多人觉得鸿蒙只是手机系统,涨起来全靠炒作,其实现在的鸿蒙早就不是单一产品,技术已经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了。
2025年发布的鸿蒙3.0,最大的突破是把手机、汽车、家电甚至工业设备连在了一起。我邻居用的就是华为全家桶,早上出门,手机会自动给车里发导航,空调提前调到合适温度;下班路上用手机选好电影,到家打开电视直接续播,这些都是鸿蒙分布式技术的功劳。
更关键的是华为自研的仓颉语言,已经嵌进了鸿蒙内核。这东西能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现在有300多家企业用它做开发,连工业仪器都能用鸿蒙系统操控。有家做科学仪器的海能技术,上半年就靠鸿蒙相关的产品扭亏为盈,股价还创了新高。
技术落地带来的就是市场规模。2024年鸿蒙生态设备有8亿台,2025年目标是12亿台。不管是家里的灯泡,还是工厂的机器,只要装了鸿蒙系统,就有生态价值,算下来这是个万亿级的市场。
鸿蒙的野心不止于消费端,现在已经渗透到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大生态。
硬件方面早就全面开花了。手机里,Mate 70系列用的麒麟9200芯片,3nm工艺,AI算力很强;汽车领域,问界新M9卖了5万多辆,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下通过率能超99%,还跟长安、北汽合作了新车。
更让人意外的是工业领域。华为的鸿蒙矿山系统已经在12个煤矿用了,能把井下事故率降低70%;电力系统里,鸿蒙能让设备毫秒级响应,保障电网稳定。这些都不是实验室里的技术,是真能帮企业降本增效的硬家伙。
软件生态也在快速扩张。华为搞了个开发者激励计划,只要开发的鸿蒙应用首月有50个活跃用户,就能拿5000块奖励。现在应用市场里有50多万个原生应用,光工业相关的就超3万个。有家制造企业用上鸿蒙后,设备间数据能直接互通,生产效率提了30%,人力成本降了25%。
散户可能跟着情绪买,但社保、外资这些大资金进场,肯定是看了实实在在的逻辑,这三个信号很关键。
第一个是政策给的定心丸。国家提的“新质生产力”里,明确把鸿蒙这类智能操作系统当作核心载体,相关企业能享税收减免——比如深圳有家做鸿蒙工业软件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光税收优惠就省了800多万。地方政策更实在,上海、成都对落地鸿蒙项目的企业,最高给1000万元奖励,真金白银的支持,直接帮企业降低了试错成本。
第二个是业绩已经“看得见摸得着”。鸿蒙产业链的公司中报数据很亮眼,软通动力营收涨了45%,润和软件净利润增了60%,而且这些增长不是靠偶然订单,是鸿蒙生态设备放量带来的持续性收益。机构测算,2025年整个鸿蒙生态相关企业的净利润能超1200亿元,这种“有预期、有兑现”的板块,自然吸引资金长期布局。
第三个是资金“跷跷板”效应。之前在TMT、新能源里的资金,不少都往鸿蒙这边挪——单说鸿蒙ETF,近一个月就有80多亿资金净流入,单日成交额最高突破50亿元。要知道大资金调仓不会随便动,它们更看重“赛道够长、业绩够稳”,这种集体涌入,也从侧面说明鸿蒙的逻辑被认可了。
不少人纠结“现在追会不会站岗”,其实不用盯着涨停板慌,按这3步选,大概率能避开纯概念炒作的坑。
第一步先“划范围”,盯着产业链3个核心环节。核心系统层选技术硬的,比如软通动力(鸿蒙系统核心开发商)、润和软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主力);硬件设备层挑跟华为绑定深的,拓维信息(做昇腾服务器,鸿蒙算力离不开)、立讯精密(Mate 70组装主力,订单稳定);应用服务层找场景落地广的,万兴科技(鸿蒙创意软件龙头)、中科创达(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服务商)。
第二步用“两个标准”筛标的。要么看“技术壁垒”——比如有没有掌握鸿蒙内核代码,或者独家供应某类核心硬件,这类企业就算板块波动,抗跌性也强;要么看“业绩弹性”——选那些“订单快落地、产能要释放”的,比如某家鸿蒙工业软件公司刚签了5亿订单,或者某硬件厂商给华为的供货占比要从30%提到50%,这类企业容易出“业绩涨、股价跟”的行情。
第三步一定要“控仓位”。哪怕再看好,也别把所有钱都砸进来,建议仓位控制在总资金的15%-20%,选2-3家不同环节的企业——比如一家做系统的+一家做硬件的,既不会错过行情,也能避免单只股票波动带来的风险。
行情越火,越要警惕风险,这三个“暗礁”一定要避开。
第一个是“技术迭代风险”。鸿蒙的更新速度很快,比如下半年可能推出的鸿蒙4.0,会新增AI协同功能,要是企业没提前投入研发,现在的技术优势可能半年内就被抹平——之前有家做鸿蒙周边软件的公司,因为没跟上系统升级,今年二季度订单直接少了30%。
第二个是“供应链不确定性”。华为部分核心零部件还依赖进口,要是国际局势有变化,供应链一断,相关企业的产能就会受影响。比如去年有家做鸿蒙智能硬件的公司,因为芯片断供,耽误了3个月交货,直接导致季度业绩下滑。
第三个是“估值虚高的陷阱”。有些鸿蒙概念股涨得太急,市盈率已经超过100倍,但业绩增速根本跟不上——比如某只票半年涨了150%,但净利润只增了20%,这种“估值跟业绩脱节”的标的,一旦市场情绪降温,很容易跌回去。
我是月竹挽风,平时除了分享社保知识,也爱拆解这些“跟生活相关、有实在逻辑”的市场机会。鸿蒙这波行情不是“炒概念”,是技术落地、生态成型、政策支持凑到一起的结果。看懂这些底层逻辑,比盯着涨停板追涨靠谱多了,咱们明天再聊怎么在行情里稳稳拿住机会。
⚠️声明:所有观点均是个人投资心得体会,和个人身边真实案例分享,供大家交流讨论,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请大家别盲目跟风,盈亏自负!成年人要有自己的判断。
政策依据及案例说明
1. 政策依据:“新质生产力”相关国家政策;深圳、上海、成都等城市鸿蒙生态发展补贴政策;华为2025年鸿蒙应用开发者激励计划规则。
2. 案例说明:海能技术2025年中报业绩及鸿蒙布局为真实案例;邻居使用鸿蒙设备场景、某制造企业效率提升数据、深圳企业税收优惠金额为AI创作虚拟案例;软通动力、润和软件业绩数据参考公开市场信息推演。
来源:月竹挽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