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新管理层履新,牵手华为,剑指智能越野市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8:44 1

摘要:以前说到越野,脑子里蹦出来的是满身泥巴的机械猛兽,现在画面里多了个穿冲锋衣的程序员,蹲在岩石缝里调代码——听着离谱,但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

猛士和华为这次是真的把“硬派越野”三个字拆开来重新拼了一遍。

以前说到越野,脑子里蹦出来的是满身泥巴的机械猛兽,现在画面里多了个穿冲锋衣的程序员,蹲在岩石缝里调代码——听着离谱,但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

昆仑越野模式听起来像游戏外挂,实际上是把毫米波雷达和底盘控制做成了“地形翻译官”。200种复杂地形不是噱头,是把岩石缝、流沙坑、炮弹坑这些原本靠老司机脚感的东西,变成了雷达能读懂的坐标和力度。

最绝的是沙漠脱困,系统会自己算轮胎下陷深度,然后像老司机那样“轻给油、快回轮”,只不过它不会累,也不会因为紧张踩错刹车。

川藏线上的超充驿站更像个野营俱乐部。600kW全液冷技术听着冰冷,实际场景是:你刚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拍完日照金山,车已经充好电了,顺便还能用鸿蒙系统把智能手表刚测的血氧数据同步到车里,空调自动调到最适合高反的温度。

这种细节比什么“科技感”都戳人——它知道你刚喘过粗气,需要的不只是充电。

M817的1.2万订单里,70%选了华为智驾套装,这个数字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

说明买硬派越野的人,早就不满足于“能爬石头”了,他们要的是“爬石头的时候还能喝口热咖啡”。

涉水探测功能就是个典型,以前过河得拿根棍子探水深,现在雷达直接扫,水深超过轮胎半径就自动限制扭矩,比副驾的尖叫声靠谱多了。

最有意思的是“越野老炮带路”服务。

官方认证车主当体验官,带新手跑路线还能分销售提成。

这招太懂了——把最懂产品的用户变成销售,比任何KOL都管用。

毕竟没人会比刚用昆仑模式爬完好汉坡的车主,更知道怎么向新手解释“自动驾驶过交叉轴是什么感觉”。

出口中东和俄罗斯的计划藏着个小心思:这些地方地广人稀,卫星通信的无人区救援功能就是刚需。

华为的全球生态服务能直接落地,等于把“在中国验证过的越野外挂”,打包成国际版。

而2026年的氢能源车型,现在看来像是提前卡位——当别家还在纠结纯电越野的续航焦虑时,猛士已经准备用氢燃料玩无人区穿越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把这套合作模式当典型案例,说白了就是把“央企的机械功底”和“科技公司的代码能力”焊在了一起。47项联合专利里最值得关注的是V2X通信,简单说就是越野车之间能“说话”:前车刚陷进泥坑,后车仪表盘已经弹出“前方300米有湿地,建议切换岩石模式”。

这种信息交换,比任何越野群里的语音提醒都快。

说到底,这次合作最狠的地方在于:它把越野从“少数人的机械信仰”变成了“多数人的智能体验”。

以前玩越野要会修车、会看地形、有体力搬防滑板,现在只要会按启动键。

这不是让越野变“娘”,而是把门槛从“技术”变成了“勇气”——你只需要决定要不要开上那块石头,剩下的交给昆仑模式。

就像余承东说的那句话:“我们要让越野像玩手机一样简单。

”听着像吹牛,但当你看到系统自己完成一个交叉轴,而车主正在副驾剥橘子时,就会明白:有些改变,真的不需要轰鸣声来证明。

来源:山顶尽情欢呼的勇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