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2010年代的中国医药圈,绕不开“仿制药为主、创新药稀缺”的底色——国外新抗癌药上市后,中国患者得等八到十年才能用上,一支进口药动辄几万块,不少家庭攥着诊断书“望药兴叹”。就是在这样的行业困局里,夏瑜带着一身“洋履历”扎进了国产创新药的“无人区”。1967
提起2010年代的中国医药圈,绕不开“仿制药为主、创新药稀缺”的底色——国外新抗癌药上市后,中国患者得等八到十年才能用上,一支进口药动辄几万块,不少家庭攥着诊断书“望药兴叹”。就是在这样的行业困局里,夏瑜带着一身“洋履历”扎进了国产创新药的“无人区”。1967年她生于甘肃兰州,父母都是工科出身的工程师,课本上“救死扶伤”四个字从小就刻进了心里;从中山大学拿下生物化学本硕学位后,她揣着奖学金远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啃下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博士学位,1996年移居美国后,先在路易斯维尔大学实验室对着显微镜研究癌细胞,后来又钻进赛莱拉基因组、拜耳等国际制药巨头的研发核心,把全球新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流程摸得门儿清。2008年应朋友之邀回国做医药研发外包,可当她在医院走廊撞见患者家属为一支进口抗癌药蹲在地上哭着打电话借钱时,心里的“医生梦”悄悄转了向:“与其坐在诊室里叹气,不如扎进实验室造药——要让中国患者第一时间用上全球最好的药。”
2012年,她拉上三位海归博士好友,在中山火炬高新区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租了间100多平的小办公室,敲下“康方生物”的注册信息,英文名“Akeso”取自希腊神话里的治愈女神。可创业初期的冷遇比实验室的低温还刺骨:投资人要么摆着手说“中国做首创新药是天方夜谭”,要么劝她“先做仿制药赚快钱”,跑了几十家机构,磨破嘴皮才凑到300万美元启动资金。夏瑜没抱怨,带着团队从搭积木似的搭建全流程研发平台ACE开始,连打印机都得省着用,实验数据晚上在办公室打地铺核对。老话说“新药研发是十年磨一剑的苦差事”,在连仿制药都算医药圈“稀罕物”的年代,她偏要盯着“全球没人做过的药”死磕,这样的“轴劲儿”真能在国产医药的土壤里种出果实吗?
谁也没料到,这个“看似冒险的决定”,竟成了中国创新药突围的第一把钥匙。2015年,夏瑜从行业会议上听说默沙东在全球找CTLA-4蛋白的免疫疗法候选药,而康方刚做完早期研发的AK-107,恰好是这个靶点里的“潜力股”。她没等对方抛橄榄枝,抱着一摞实验数据直接飞赴默沙东美国总部,会议室里跟全球研发负责人掰扯了三天三夜,最后竟把这款还躺在实验室的药,以2亿美元授权给了这家全球制药巨头——据2025年医药行业复盘报道,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把实验室阶段的单克隆抗体,卖到国际顶尖药企手里!消息传开,之前躲着的投资机构踏破了康方的门槛,可夏瑜没忙着“圈钱”,反而在董事会上拍了板:启动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的研发。
要知道,当时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任何一家药企能把“PD-1和VEGF两个抗癌靶点揉进一颗药里”,这相当于让药物同时具备“激活免疫细胞”和“切断肿瘤血管”的双重本事,研发失败的风险几乎是“九死一生”。团队里跟着她从拜耳回来的老研发劝:“先做稳妥的仿创药,等有了钱再赌首创。”夏瑜却翻出患者家属的求助邮件说:“患者等不起,中国创新药也不能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吃灰!”
一晃九年,2024年9月美国圣迭哥的世界肺癌大会上,康方生物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据2024年世界肺癌大会公开临床试验数据,依沃西跟全球“药王”K药(帕博利珠单抗)的“头对头”三期结果出炉——用依沃西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1.1个月,是K药5.8个月的近两倍!第二天一开盘,据港交所2024年9月会议次日收盘数据,康方生物股价直接暴涨16%,华尔街日报把这突破称作“中国医药行业的DeepSeek时刻”,美国《医药日报》更直白:“抗癌药迎来‘中国时刻’。”夏瑜在会后采访里没提股价,只摩挲着实验记录本的边角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中国生物药创新用数据赢来的尊重。”
其实早在2022年,她就给中国医药圈破过纪录——把依沃西的部分海外权益授权给美国Summit公司,据2022年行业公开报道,总交易金额最高达50亿美元,直接刷新了中国生物医药企业“License-out”(对外授权)的全球纪录。高盛后来在2024年深度研究报告里更给出惊人预测:依沃西有望重塑全球超900亿美元的肿瘤免疫药市场,到2041年峰值销售额能飙到530亿美元,几乎是K药全年销售额的两倍。
到2025年,康方生物早不是当年那间小办公室的模样:据港交所2025年9月29日收盘数据,公司市值突破1200亿港元,稳稳站在国内创新药企第一梯队;据康方生物2025年中期财报,上半年商业化销售收入14.01亿元,同比增长49.2%,算下来每天光卖药就进账近800万,这底气全来自依沃西和卡度尼利两款“全球首创”双抗。中山翠亨新区的康方湾区科技园,砸了25亿、占了167亩地,据园区官方披露,超10万升的产能让它成了国内体量最大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之一;上海张江的全球研发中心也在2025年5月全面封顶,据项目公示,8.5亿的投资要打造成“国际顶尖的研发枢纽”。公司3500名员工里,近三分之一是白大褂研发员,至今拿了7款药物的监管批准(5款是自主研发);据公司官网2025年披露,手里攥着50多个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包括11个双抗/多抗/双抗ADC),22个候选药已扎进临床;据行业公开统计,康方生物还是全球迄今唯一握有2个肿瘤免疫双抗新药的公司。
夏瑜自己也成了医药圈的“传奇姐”——据《福布斯》2025年全球富豪榜估算,58岁的她及家族持有公司8.5%股份,财富达12亿美元,挤入全球仅13位的“白手起家医疗健康领域女性亿万富豪”名单。可她在中山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上,对着台下学弟学妹只念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十个字,比银行卡上的数字金贵多了。”前段时间有考察团去康方湾区科技园,正好撞见她穿着白大褂蹲在生产车间看试剂配比,一旁刚入职的95后研发员凑过来笑着打趣:“夏总,依沃西卖这么火,今年年终奖能发‘创新大红包’不?”她指着不远处实验室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模型,抬手拍了拍小伙子的后背:“急啥?等这款老年痴呆症药物搞出突破,红包厚度能让你数到手软!”说得旁边几个老员工都笑出了声——谁都知道,她早把靶子从抗癌药挪到了老龄化社会的“硬骨头病”上,要让康方从“抗癌药龙头”变成“全球顶尖的创新药企”。
夏瑜的1200亿制药王国,从来不是什么“财富神话”,而是一个科学家把“让国人用好药”的执念,熬成了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名片”。她像希腊神话里的治愈女神Akeso,没靠资本炒作,而是用一个个经公开验证的临床试验数据,在世界医药舞台上敲开了“中国时刻”的大门。从300万美元起步时,她赌的不是风口,是“中国能做出全球领先的新药”;如今往神经、自身免疫疾病领域闯,赌的也不是利润,是“让老龄化里的老人能有尊严地活着”。原来真正的创新从不是追着热点跑,是像她这样,带着校训的底色,在最难走的“首创”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踩实——让中国创新药不光“跟跑”,更能“领跑”,这才是中国女科学家格外动人的“笃行”。
来源:幸福轮船V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