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放假” 平凉疾控最新提示,速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21:24 1

摘要: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国庆、中秋双节将至。随着假期临近,人员流动、探亲访友及外出旅游将迎来高峰,叠加“秋老虎”余热未消、昼夜温差增大、降雨增多及病媒生物活跃等因素,当前多种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旅行之前,应提前了解旅行目的地近期的疫情风险提示,掌握预防措施;出境人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国庆、中秋双节将至。随着假期临近,人员流动、探亲访友及外出旅游将迎来高峰,叠加“秋老虎”余热未消、昼夜温差增大、降雨增多及病媒生物活跃等因素,当前多种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旅行之前,应提前了解旅行目的地近期的疫情风险提示,掌握预防措施;出境人员需要关注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发布的旅行健康提示。旅行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饮用水卫生、勤洗手、多通风、严防蚊虫叮咬等,携带必要防护品及药品,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毛巾等个人生活用品。旅行归来,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平凉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温馨提示广大公众,假期期间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谨防新冠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性腹泻、流感、基孔肯雅热、动物源性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在相对封闭环境中还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假期人员跨区域流动显著增加,可能加大疫情输入及扩散风险。目前虽无大规模暴发报告,但密闭场所、公共交通等环境中因人员密集且空气流通差,仍需高度警惕聚集性传播。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健康提示

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加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关注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必要时及时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请广大市民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诺如病毒性腹泻

秋冬季是诺如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旅行团、游轮、度假村中常有疫情发生。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则较多有呕吐。

健康提示

预防感染性腹泻,关键在于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洁消毒。地面或者物体被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后,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立即清理和消毒污染物。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生食瓜果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保证饮水卫生,饮用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不喝生水。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做好班级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相关部门。

流行性感冒

10月份,我国北方地区即将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经由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健康提示

日常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优先推荐接种流感疫苗。

及时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摄氏度,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应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接触家庭成员及外出时,佩戴口罩。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以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痛(多累及小关节)和皮疹为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关节痛可持续数月。根据广东省疾控局最新通报, 2025年9月14日至20日全省新增报告2426例本地病例,主要分布在江门(2238例)、佛山(81例)、广州(47例)等地,均为轻症。江门市疫情反弹明显,于9月19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当前正值蚊媒活跃期,叠加中秋国庆假期人员流动增加,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持续升高。

健康提示

外出防叮咬,细节别忽视:若前往蚊虫多的地方(如公园、郊外、南方沿海或境外流行区),穿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在裸露皮肤上涂抹驱蚊剂(儿童选用低浓度产品);避开“高危时段”,伊蚊白天(尤其是清晨6-9点、傍晚5-8点)活动频繁,避免此时在草丛、树荫下长时间停留。

旅行后警惕症状,及时就医:从流行地区返回后14天内,若出现突发高热(39℃以上)、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皮疹(四肢/躯干红疹)等症状,可能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表现,切勿自行服药,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动物源性传染病

接触染疫动物、家畜家禽及其污染的环境、食品、物品等,是鼠疫、人禽流感、布病、炭疽、狂犬病等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

健康提示

避免接触来历不明的动物,不捕猎、不剥食、不携带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不食用病死动物;

不直接接触野鸟和禽类,不从活禽市场、农贸市场活禽摊档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

不宰杀、不接触病畜,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时,不要私自处理,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

被狗、猫等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尽快去医院就诊,遵医嘱及时、规范、全程接受暴露后预防处置措施。

食物中毒

每年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健康提示

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

家庭烹饪时要保持烹饪区域清洁,处理食物前后勤洗手,准备食物时生熟分开,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

谨慎食用酵米面食品,不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和野菜。

来 源 丨平凉市疾控中心

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审核丨张逸霄 刘 杰

丨 编辑丨孙瑞

来源:平凉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