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后,回农村老家生活,三年后才明白:不能困在一个地方太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21:23 1

摘要:我退休那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回老家。村口的老槐树,屋后的菜园子,让我觉得安心。

我退休那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回老家。村口的老槐树,屋后的菜园子,让我觉得安心。

刚回来时,左邻右舍都热情迎接。有人笑着说:“你回来了,城里人也落叶归根。”我听了,心里暖洋洋。

日子最初是新鲜的。鸡鸣狗吠,炊烟袅袅,我以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晚年。

每天早晨,我去田埂散步,看着稻穗低垂,心里踏实。可没过多久,新鲜劲就散了。

日子变得单调。每天见到的,都是同样的几张脸。每天聊的,都是天气、庄稼和谁家孩子。

我有点焦躁,心里暗想:“这样下去,会不会太乏味?”可又劝自己:“人到晚年,图个安稳。”

三年时间,一天复一日。就像《土拨鼠之日》里的情节,每天重复相同的对白,相同的动作。

我渐渐明白,村子虽大,却像牢笼。人困久了,心会生锈。

有次朋友来访,说:“你得多出去看看,不然会闷坏。”我笑着摇头:“这里挺好。”

可夜深时,我自己却常常翻来覆去,心底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行止。”我想起这句话,忽然觉得自己被困住了。

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家的,多是老人。话题越来越窄,生活越来越小。

一个邻居对我说:“老哥,日子能过下去就行。”我点头,却心里发酸。

因为我知道,过下去容易,活出滋味难。

有天无意翻出旧相册,看见自己年轻时在城市里开会、出差的照片,心里猛地一颤。

“那时候多精神啊。”我轻声对自己说。可转眼看看眼前的土墙,心里落差难以言说。

朋友打来电话,问我:“要不要出来走走?聚聚老同事?”我沉默片刻,说:“算了吧,我在家挺好。”

放下电话,心里却空荡荡。像是错过了一趟重要的列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忽然想到古训。人若不动,迟早要僵。

我开始怀疑,回老家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邻居笑着说:“你天天闲着,怎么总发呆?”我只能敷衍:“想点过去的事。”

其实我心里明白,我不是怀旧,而是惶惑。

有一回村口来了个外地人,开车路过。他随口问我:“这附近有什么好玩的?”我竟答不上来。

他走后,我站在尘土飞扬的路口,心里一阵发凉。

三年时间,我的眼界居然比不上一个陌生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年轻时最爱挂在嘴边,如今却忘了去走。

我的世界,只剩下一方菜地和几条土路。

这不是我想象的晚年。

我忽然想起一个词——“困”。困在村里,困在重复里,困在自己的退缩里。

那天傍晚,我在院子里翻土。一个小孩跑过来,好奇地问:“爷爷,你天天都在干啥?”

我愣了愣,笑笑:“种点菜。”可心里却在想,这就是全部了吗?

夜里听到风声,心里生出惶惑。“人活一世,不就是走走看看吗?我却困在一隅。”

第二天,村口老张拉我聊天。他说:“你们城里人回来,就是图个清闲。”我点点头,却没回应。

因为我知道,清闲只是表象。心里那股寂寞,才是真正的煎熬。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我忽然想起这句诗,心里有些刺痛。

想起年轻时出差在外,看过江南烟雨,也走过塞北荒原,那种自由感,现在再也没有。

我忍不住跟老伴说:“要不哪天出去转转?”她笑着摇头:“年纪大了,折腾啥。”

她的话让我沉默。可心里那股不安,却越来越大。

有时候,我一个人走到村口,看着远方的公路。车来车往,我心里暗叹:“要是我,也能走一遭。”

邻居劝我:“老哥,你想这么多干啥?日子过得去就行。”我笑笑没答,心里却很明白——那不是我要的。

“人若不动,心就会死。”我在心里一遍遍重复这句话。

有天,我翻看新闻,看到有人六十岁还在环游世界。我盯着屏幕,眼睛发直。

心里一个声音冒出来:“为啥我不行?”

我忽然想起老同事的话。他常说:“别困在一个地方,那地方久了就是监狱。”

当时我不以为然。如今回想,才觉字字在理。

人是需要流动的。像水,不流,就会发臭。

这三年,我活得安稳,却也活得沉闷。

有时走在田埂,迎面吹来凉风。我闭上眼,心里想:“要是能换个地方,该多好。”

想起贾樟柯说过:“外面的世界这么大,不能烂在一个小县城。”

我忽然明白,自己也一样。不能烂在一个村子里。

可真正要动身,却要下很大决心。

村里人会说:“你折腾啥?在家不是挺好?”老伴也会劝:“咱们过安稳日子。”

可心里那个声音越来越清晰——“走出去,才能活得更大。”

那天晚上,我梦见自己走上了火车。车窗外是陌生的风景,心里却前所未有的轻松。

梦醒后,我久久不敢闭眼。那一夜,我决定了:我要换个地方。

清晨的阳光洒进屋子,我对老伴说:“我想出去走走。”她抬头看我,半晌没说话。

她叹了口气:“你要去,就去吧。只是别走太久,我一个人在家会孤单。”

我笑着点头,心里却涌起久违的激动。三年沉闷,终于要破局。

“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这句话在我心头回荡,让我下定了决心。

我背起简单的行李,走到村口。风吹过来,心里像卸下了三年的重担。

老张见我提着包,笑问:“要去哪儿?”我回答:“出去转转,不能再闷下去了。”

他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对,人啊,就该多走走。”

上车的那一刻,我透过车窗,看见村子渐渐远去。心里忽然一阵轻快。

像离开牢笼的小鸟,扑腾着翅膀,哪怕笨拙,也要飞。

第一站是省城。久违的高楼霓虹让我眼花缭乱,心里却有种久别重逢的熟悉。

我站在人群里,忽然想起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总要亲眼看看。”

在书店翻书,听到年轻人讨论新技术。我插不上话,却觉得新鲜无比。

走在街头,陌生的面孔擦肩而过。我心里想,这才是真正的流动的盛宴。

晚上打电话回家,老伴问:“累不累?”我笑说:“不累,心里透亮。”

走出去的第一步,就让我知道,三年的困顿,都是不动惹的祸。

在博物馆里,我看着一幅幅画作,心里忽然想起陈巨源。他闭门造车不成画,走出去才有灵感。

在路边的小茶馆,我遇到一个年轻画家。他说:“我每年都要去不同城市,换换眼界。”

我点头,心里暗想:这就是我缺少的。

人,怕的不是老,而是停。

我在省城待了十天,认识了几位老同事。大家围坐一桌,聊得热火朝天。

有人感慨:“幸好你出来,不然就闷坏了。”我笑着回应:“是啊,人不能困在一个地方。”

聚会结束的夜晚,我独自走在灯火阑珊的街头。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意。

原来,我还能这样走,还能这样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此刻让我心有戚戚。

第二站,我去了南方的小城。江水悠悠,街巷狭长。

站在石桥上,看夕阳慢慢沉下去,我心里轻声说:“这才是生活。”

在南方的夜市,我和摊主聊了几句。他说:“客从四方来,生意才有活气。”我心里一震,人也一样,要流动才有气息。

一路上,我见过繁华,也看过清冷。每一次新景,都像在心里点了一盏灯。

在火车上,身边坐着一位背包客。他笑着说:“走出去,不一定变得更富,但一定更宽。”我点头如是。

旅途中,我常常想起老家的院子。那是我的根,却不能是我的牢。

有一次,我在江边写下几行字:“不能困在一个地方,生命需要风。”写完心里豁然开朗。

老伴打来电话:“什么时候回来?”我说:“再走走吧,回来时我会带着新故事。”

她沉默片刻,笑了:“那就多看些风景。”我听得出,她懂了我的心思。

人活到退休,不只是等安稳,还要寻自由。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在心里默念,这是对自己的鼓励。

第三站,我去了西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让我心境大开。

面对无垠黄沙,我忽然笑了。原来三年的困顿,不过是自己关了心门。

我在旅途中遇见许多人。有人说:“你真勇敢,这年纪还走出来。”我只是轻轻答:“不是勇敢,是不得不走。”

如果不走,余生就是复制。走了,哪怕辛苦,也是新的体验。

我忽然懂了导师曾说过的话:“环境,是有能量的。”

在不同的环境,人就会有不同的思考。

三年的停滞,让我失去了锐气。而这一路的流动,又把锐气唤回。

有人问我:“你后悔回老家吗?”我想了想,摇头说:“不后悔,因为那三年让我明白,不能困太久。”

若不是那三年,我不会体会到走出的珍贵。

黄昏时分,我在西北小镇的客栈里,望着远山,心里浮出一句话:“困久则衰,动久则兴。”

这就是我三年的顿悟。

退休不是停摆,而是换一种姿态生活。

回老家是落叶归根,走出去是枝叶舒展。两者之间,需要平衡。

我给未来的自己写下留言:“要常常走,不要困。”

岁月漫长,不必拘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一路,我终于明白:不能困在一个地方太久。

来源:一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