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奶奶,这个饺子褶怎样捏才美观呢?”“来,跟着奶奶的手法,慢慢折。”由泉州德化县浔中镇阳光社区微服务“金角银边”改造而成的代际共生空间,成为德化县以民政微服务践行“党建引领民生再升级”的鲜活例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之际,德化县秉持“民政为民、
■融媒体记者 龚翠玲 通讯员 杨小兰 文/图
“康奶奶,这个饺子褶怎样捏才美观呢?”“来,跟着奶奶的手法,慢慢折。”由泉州德化县浔中镇阳光社区微服务“金角银边”改造而成的代际共生空间,成为德化县以民政微服务践行“党建引领民生再升级”的鲜活例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之际,德化县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党建引领民政‘微服务’民生幸福再升级”为主题,于9月29日举办第二届民政领域微服务案例展示活动。活动现场,17个覆盖“一老一小一救助一慈善”领域的优秀案例集中展示,通过精准化、专业化服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民生改善的切实成效向祖国华诞献礼。
活动现场,各案例通过PPT演示、服务视频展播等形式,生动呈现服务背景、实施过程、成效亮点及受益对象真实反馈,评审团围绕党建引领性、服务专业性、群众满意度等维度开展综合评审,最终将根据路演结果推荐前十入围优秀典型案例。
“党建引领风帆劲,微服务里见初心。”德化县民政局三级主任科员陈成法表示,本次活动既是对全县民政微服务创新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推动党建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下一步,德化县将以优秀案例为示范,持续深化“一老一小一救助一慈善”服务,不断激发民政系统与社工队伍的创新活力,让“微服务”汇聚成“大民生”,为瓷都群众的幸福生活“再升级”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本次活动由泉州市民政局指导,德化县委县直机关工委、德化县政府综合系统党委、德化县民政局联合主办,德化县民政服务站、德化县致和社工事务所承办,是德化县深化党建与民政业务融合、推动民生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活动自启动以来,严格落实“案例查重”“质量审核”双重把关机制,从乡镇民政办、社区、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申报主体中,筛选出社会救助帮扶、儿童关爱保护、养老服务提质、慈善助力民生四大类优质案例,其中“瓷都易助”困弱人群服务、“慈善助力幸福民政”类案例占比超40%,凸显服务精准性与覆盖面。
【优秀案例展示】
精准施策解民忧,筑牢社会救助“保障网”
一直以来,德化县以党建为纽带整合多方资源,构建“物资+服务+政策”多维救助体系。水口镇人民政府实施的“物资+服务双赋能”救助项目,针对罗女士家庭因病致贫问题,既通过民政政策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又联动社会组织通过每半个月256斤药品搬运服务,为她减去沉重的现实负担,并通过专业的就业培训为她赋能,授人以渔,以驱动其内生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赤水镇创新推出的“政策找人+服务上门”机制,依托基层队伍,主动发现并帮助低保边缘家庭申请医疗救助、教育支持等政策,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德化县通过精准识别需求、整合资源联动,让社会救助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用心用情护成长,搭建儿童关爱“守护墙”
围绕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成长需求,德化县打造专业化、个性化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葛坑镇人民政府联合德化县致和社工事务所开展的“点滴送教·汇聚成长”暑期送教上门项目,由“扬帆计划”实习生、社工组成服务队,针对特殊儿童教育需求制定个别化教学方案,累计送教144人次,涵盖文化知识辅导、生活技能训练等内容,切实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盖德镇《“春耕春种,享劳动之美”》案例以“课堂+田间”双场景呈现,展示民政服务站联动高校志愿者,为 3-6 年级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开展劳动技能实践服务,从“蔬菜知识讲解”到“田间采摘分享”,引导孩子在实践中树立劳动意识。
提质增效暖银龄,激活养老服务“新动能”
立足老龄化社会服务需求,德化县以“文化赋能+邻里互助”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转型。德化县致和社工事务所“竹编载岁月 文脉伴夕阳”项目,聚焦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开设竹编传统技艺课堂,开展竹编技艺培训,累计服务随迁独居老人68人次,既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又助力非遗文化传承;龙浔镇大洋社区《筑牢“一老一小”幸福基 探索“邻里互助”善治路》案例项目,以“党建+”志愿服务为核心,精准服务“一老一小”,构建医食助老、护苗成长、邻里互助体系,创新积分激励机制,推动社区善治,实现养老服务更实、儿童服务更活、社区治理更暖,打造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来源:东南早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