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题识:近来无奈病淹愁,十日废梳头。避风帘幕何曾卷,悠然处、古鼎香浮。兴至闲书棐几,困来时覆茶瓯。新凉如水簟纹流,六月类清秋。盍簪坊里人如玉,空相忆、相见无由。最是诗成酒醒,月明徐度南楼。右调风入松。病中有怀王君禄之填此奉寄,时戊子岁六月六日也。越今七年,君归自
文徵明《山村嘉荫图》
立轴 水墨纸本 52×31 cm
题识:近来无奈病淹愁,十日废梳头。避风帘幕何曾卷,悠然处、古鼎香浮。兴至闲书棐几,困来时覆茶瓯。新凉如水簟纹流,六月类清秋。盍簪坊里人如玉,空相忆、相见无由。最是诗成酒醒,月明徐度南楼。右调风入松。病中有怀王君禄之填此奉寄,时戊子岁六月六日也。越今七年,君归自选曹检篋得之,持来相示而余忘之矣。且以旧作小图俾录于上,而余日益衰老无復当时情致,书罢为之慨然。嘉靖甲午四月十四日,徵明记。
钤印:徵明、文徵明印、徵仲
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鉴赏、石渠宝笈、兰晖堂王氏、袌彝居士鉴藏
题签:文衡山赠王君禄之山水小幅。乾隆御题。王禄之即王榖祥,不知何人缪改为王君禄兄,题签因之而误,今更正。
乾隆御题:重阴绿树覆茅堂,邱索遗编共榷商。童子烹茶不妨缓,相投水乳正言长。庚辰(1760)仲秋御题。钤印:几暇怡情、得佳趣。
童子烹茶不妨缓 相投水乳正言长
——读文徵明《山村嘉荫图》
文徵明的词初无专集,嘉靖年间俞宪刻《盛明百家诗》,收入《文翰诏集》,其中诗九十七首,词九首。《山村嘉荫图》上的这首《风入松》就在其中,原题《夏日漫兴•调风入松》。文氏长期为吴中艺坛盟主,故其诗文艺事均重格调,趣味闲雅。《四库全书总目•甫田集》提要云:“徵明秉志雅洁,其画细润而潇洒,诗格亦如之。”此所谓雅洁、细润,亦可概括其词风。 《风入松》里有古鼎香浮、闲书棐几、茶瓯竹簟、团扇书册,写出一种幽雅恬静的文人生活情趣,同时也透出一种慵倦无聊的懒散气息,因为这是寄给自己的知音好友兼得意门生王榖祥的。王榖祥,字禄之,号酉室。据说“性颖敏,美姿容”,是一位美男子。其世代精岐黄之术,自他起才着意翰墨。十八岁谒见文徵明,他和徵明次子文嘉同庚,性情高洁俊朗。文徵明和他时为石湖之泛,或评阅书画,相互唱和,往来较密,成为忘年交。
嘉靖四年(1525),王榖祥中应天乡试。嘉靖七年(1528),文徵明绝意仕途,辞官返乡的第二个夏日,王榖祥可能正全力准备进京参加第二度春闱,难以和他朝夕往还。当时孤寂、懒散、茫然、重新适应退隐生活的文徵明,朝思暮想之余,竟少有的填了首词——《风入松》,寄给王榖祥,发抒内心的空虚和对知友的想念之情,有“盍簪坊里人如玉,空相忆,相见无由”等句,盍簪坊是王榖祥住宅所在地。
嘉靖八年(1529),王榖祥高中进士,时年29岁。旋改庶吉士,历官吏部员外郎。那时吏部尚书汪鋐铨选不当,阴阳倒置。王榖祥持法不阿,因此屡次忤逆汪鋐。在王榖祥乞归养母时,就用例谪他为真定通判,于是王榖祥离任回乡。
嘉靖十三年(1534)四月十四日,王榖祥手持六年前文徵明所赠“风入松”词笺到访停云馆之玉磬山房。离王榖祥中高科、选庶吉士仅短短五年的时光,王榖祥不但去官归来,且以34岁的壮年,便立志绝意仕途。变化之巨,令文徵明一则以惊,一则以喜。
谈话中,文徵明忽然若有所思的翻检案头堆积如山的楮绢。找出来的是一幅山水小画,画上伟岸高耸的石壁,上面乔柯密布。石下俯荫着一座老屋,前后两处厅堂,孤松挺立,竹篱围绕,极为幽静。前面的厅堂三数幽人雅士,席地展卷,似在析赏品评;一士独立远眺,看来别有所寄。后面的厅堂内,童子正在引火烹泉,为接下来的品茗作准备。这种幽人雅集以消永昼的意趣和“风入松”词中的境界仿佛合而为一。于是文徵明搦笔急挥,把这首词移写于那幅称之为《山村嘉荫图》的画上,成为一个完整的纪念。
自此之后,王榖祥有了一个绝佳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不但可与老师时常交往请益,而且还可以与同辈如文彭、文嘉、陈淳、陆治等切磋艺事。“持身峻洁,不妄交一人,手录古文籍至数百千卷,咸精好不忍触手。以词翰征者不辄应,杜门却扫,焚香而坐,一室之内,琳琅金薤谧如也”。他与老师也屡有书画往还。如《文徵明集》中记载,嘉靖庚戌(1550)年某日,王榖祥雨中过访,带来一件赵孟頫《墨兰》一同观赏。之后文徵明画了一件《古柏修篁图》送给王榖祥。
王榖祥作画善写生,故渲染有法度,意致独到,即一枝一叶,亦有生色,极为士林所重。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桂石图》,作于1549年,已是《山村嘉荫图》后十五年,文徵明在图上题七言诗一首,可见两人之间持久而深厚的情谊。
文徵明不少作品画文人的书斋和生活环境,《山村嘉荫图》就属于此类,同时也有相对稳定的图式:室外是山水林泉、芭蕉翠竹、松柏梧桐,室内则图书卷轴、瓶炉几案、古器文玩。人物的布置穿插错落:室外访客携童拄杖,室内主客悠然晤对,僮仆洒扫烹茶,或递送侍应。在文徵明及众多吴门文人的经历中,雅集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常事。“会友”之情境,似乎成为对一种生活方式的书写和肯定,重要的不是人事的多寡、物事的丰富,而是日常生活中和友人的相与相知,共同浸润于闲居赏物的生活中。
其“主题思想”,完全可以在沈春泽的《长物志序》中找到答案:
“夫标榜林壑,品题酒茗,收藏位置图史、杯铛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何也?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瑜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慷慨不平,非有真韵、真才与真情以胜之,其调弗同也。”
《山村嘉荫图》在明代时已见记载。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五:“万历四十一年(1613)十一月二日,客携示文徵仲小景,自作绿豆小楷,书词上方……”。李日华(1565-1635),字君实,号竹懒、九疑,浙江嘉兴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生性淡泊,和易安雅。工书画,精鉴赏,世称博物君子。清初鉴赏家姚际恒(1647-约1715)记录自家所藏书画时,将其编入《好古堂家藏书画记》。
《山村嘉荫图》上现有的乾隆五玺“乾隆鉴赏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鉴赏”以及乾隆庚辰年御题,显示它在1760年前已经进入内府,并为乾隆帝反复欣赏,摩挲赞叹。因为他不仅题诗于画作上,并且在乙酉年(1765)年,“依样画葫芦”的临摹了一本。这件乾隆《临文徵明山村嘉荫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上乾隆录庚辰年题诗于右,复题:“四友良宵会一堂,言唐虞上薄周商。三庚底似清秋景,户外乔松入籁长。徵明山村嘉荫图,笔意古穆,向曾题句。几余仿成此帧,并用前韵题之……乙酉夏日御笔。”
不知何种机缘,民国年间《山村嘉荫图》出现在琉璃厂旧书肆中。大概1920年前后,归密韵楼蒋汝藻所有,并参加了西泠印社举办的金石家书画展览,收录于会后出版的《金石家书画集》中。1994年,《山村嘉荫图》作为香港太古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封面现身拍卖,当时为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购藏。2002年,故宫博物院举办“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展”,《山村嘉荫图》亦在其中。
来源:中国书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