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刚蒙蒙亮,群力那边的电梯一开,一溜儿老头老太太就推着小车往外涌,不是去晨练,也不是去打太极——是奔顾乡早市去了。
天刚蒙蒙亮,群力那边的电梯一开,一溜儿老头老太太就推着小车往外涌,不是去晨练,也不是去打太极——是奔顾乡早市去了。
这事儿搁两年前,谁不笑一声“疯了”?
群力到顾乡,坐公交得晃半个多小时,拎着两兜子土豆、三斤豆角,来回折腾,图啥?
图个便宜?
可群力自家早市西瓜也一块五一斤啊。
图个热闹?
那边广场舞都跳成交响乐了。
可今年不一样了。
地铁3号线9月1号一通,群力人像被按了遥控器——从第五大道站上车,三站地,叮咚一下,顾乡公园站出站,脚还没踩实,早市的葱花香就飘过来了。
省了十八分钟,关键是,老年卡一刷,一分钱不花。
有人算过账:省下的打车钱,够买两兜子大葱。
早市也学会了“等一等”。
以前九点准时收摊,老人慢悠悠走到摊前,菜都快被年轻人抢光了。
现在?
十点半才收。
七点的人流挤得跟春运似的,咱九点半出门,不慌不忙,挑个水灵灵的茄子,蹲在摊边跟卖菜的大姐唠两句:“你家闺女今年考哪所大学?”“哎哟,那可真争气!”——菜买完了,心也暖了。
更绝的是,政府发了红包,还是数字人民币,三张十块,不用抢券,不用APP,直接在摊位上“嘀”一下。
西瓜、鸡蛋、豆角,摊主都认。
有人拎着三斤土豆,扫码成功,咧嘴一笑:“白捡三十,不白来。”
还有个叫“银龄驿站”的小屋子,就立在早市西口,六点半开门,血压计、血氧仪摆得整整齐齐,退休护士天天来值班。
有人测完,护士说:“老哥,您这压有点高,明天别吃咸菜了。”老人点点头,转身买了两斤南瓜——回家炖汤。
小推车没地儿放?
驿站里一百二十个带锁的架子,钥匙一插,走人。
有人回来取车,发现车筐里多了一瓶矿泉水,摊主悄悄放的:“天热,喝点。”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十月初,抖音主播扛着三脚架进来了。
五十个本地主播,直播间的镜头对着摊子,你挑的那根黄瓜,直播间里卖一模一样的价。
老人看不懂直播,但能看现场。
主播蹲在摊前喊:“这位阿姨,您要的豆角,我给您下单,快递直接送到群力家楼下!”老人一愣:“真能送到?”“能!邮费平台贴。”——三斤豆角,线上下单,下午三点,快递小哥敲门:“阿姨,您买的豆角,放门口了。”
没人再喊“太远了”。
这早市,早就不只是卖菜了。
是地铁口的晨光,是血压计上的数字,是摊主递来的那瓶水,是主播替你拎不动的那袋土豆,是老两口并排坐着,边挑西瓜边笑,说“咱这日子,真有点意思了”。
哈尔滨的秋天,风一吹,菜叶沙沙响,可人心,比菜还新鲜。
来源:优雅芒果L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