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应重点关注害虫有樟巢螟、灰白蚕蛾、绿翅绢野螟、茉莉叶野螟、蝉、叶蝉、蓟马、介壳虫等;病害有樟树枯萎病、茉莉花病毒病、鸡蛋花锈病、炭疽病和煤污病等;寄生性种子植物桑寄生。入侵性有害生物应重点关注微甘菊、非洲大蜗牛和菟丝子等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近期应重点关注害虫有樟巢螟、灰白蚕蛾、绿翅绢野螟、茉莉叶野螟、蝉、叶蝉、蓟马、介壳虫等;病害有樟树枯萎病、茉莉花病毒病、鸡蛋花锈病、炭疽病和煤污病等;寄生性种子植物桑寄生。入侵性有害生物应重点关注微甘菊、非洲大蜗牛和菟丝子等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一、主要害虫
(1)蝉
多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土中或者以卵在寄主植物枝干内越冬。越冬卵翌年春天孵化,若虫钻入土中,吸食植物根系汁液,经多年发育至老熟若虫。待将羽化时,若虫钻出地表爬上树干,蜕皮羽化,6~7月份雨后的傍晚常集中出现。成虫刺吸植物汁液,雌成虫主要产卵于直径5~7mm的一年生枝条木质部中,导致部分枝条干枯,其典型症状是造成植株枯梢,卵形似米粒状。
冬春季在蝉卵孵化前,修剪产卵枝条,及时烧毁,消灭虫卵。老熟若虫出土羽化期,树干基部缠胶带,阻止若虫上树,并早晚捕捉;成虫盛发期利用灯光诱捕。
(2)叶蝉
叶蝉以成虫、若虫群居于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初期在叶背面出现白色小斑点,影响生长,后期斑点相连,全株叶片变黄,严重时整树叶片提早脱落。叶蝉一年发生多代,有世代重叠现象,5~10月是高发期。主要危害梅、樱花、木芙蓉、桃、秋枫、朱槿、构树和青梅等多种植物。
冬季结合清园工作,及时清除杂草,减少叶蝉种群基数;发生盛期可悬挂带有性诱剂的色板诱杀成虫,夜间也可使用灯光诱杀;释放异色瓢虫、草蛉和蚜茧蜂等生防昆虫可有效防控叶蝉。化学防治可采用24%虫螨腈1500倍液、46%力作5000倍液、22%噻虫·高氯氟2000倍液等。
(3)蓟马
福州地区榕树蓟马常见种类有榕管蓟马、棘腿管蓟马和榕腿管蓟马等,9~10月仍可为害。该虫主要为害榕属植物的新梢和嫩叶,成虫和若虫锉吸嫩芽和嫩叶,典型症状是受害叶片上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沿中脉向叶面折叠,形成饺子状的假虫瘿,虫瘿内常有较多的成虫、若虫和卵群集,垂叶榕受害最为严重。化学防治可采用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
危害非洲茉莉的主要是钝鬃滑管蓟马,主要为害幼嫩组织,成虫、若虫锉吸嫩叶、嫩芽,被害叶片先是沿叶缘两端向叶片中脉卷曲,两端叶缘完全卷曲后合并在一起直至遮盖叶片中脉,形成蛋卷状的虫瘿,可导致叶片卷曲、变黄,发生严重可导致落叶。可通过修剪或人工摘除的方法清除卷包虫瘿,集中焚烧处理。化学防治可用3%啶虫脒乳油1000~2000 倍液、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等。
(4)单棘黄缘禾螟
主要为害大叶榕,福州地区7~10月可见幼虫、蛹、成虫。幼虫取食枯树皮,树洞里面的腐朽物等;虫口密度大时,在树干上吐丝结网覆盖整个树干,影响景观效果。
清除丝网、翘皮;清扫地面爬行幼虫;清除树干基部及附近的枯枝落叶、浅土层的蛹;树干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菌液,地面撒施白僵菌、绿僵菌菌粉可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5)紫薇绒蚧
紫薇绒蚧以雌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吮吸汁液为害,可造成新梢扭曲、嫩叶卷缩、变黑、叶片脱落,导致树势衰弱,危害严重全株枯死。该虫还可诱发煤污病,使叶片和小枝变黑,失去观赏价值。紫薇绒蚧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可危害紫薇、石榴、桑等植物,以若虫和雌成虫的形式在紫薇枝干上越冬,次年3月开始进入下一个周期继续为害。
冬季结合清园,剪除越冬虫枝,树干涂白;早春萌芽前可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防治;化学防治可采用5%吡虫啉水剂25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矿物油微乳剂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等。
(6)樟巢螟
樟巢螟是危害香樟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2~3代。老熟幼虫10月以后陆续下树结茧在浅土层越冬,翌年5月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晚上产卵于叶背边缘或缀叶内。1代幼虫危害期为5月底至7月中旬,第二代幼虫8~11月危害,有世代重叠现象。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群集取食叶肉。二三龄吐丝卷叶结成5~20cm大小不一的虫巢。9~10月,2-3代幼虫落地结茧越冬。
冬季结合清园,清理枯枝落叶,剪除病虫枝。幼虫活动期间,及时发现摘除虫苞和巢网集中销毁。成虫发生盛期,利用樟巢螟成虫趋光性用黑光灯或频震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可采用20%灭幼脲 3 号 2000倍液, 4.5%高效氯氰菊酯 1500 倍液,48%乐斯本1000倍液等。
(7)绿翅绢野螟
绿翅绢野螟主要为害盆架木,福州地区1年发生5~6代,10月下旬老熟幼虫常缀2~3片叶形成虫苞,或在其中化蛹,进行越冬,翌年2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初孵幼虫吐丝纵卷叶片,或缀2~3片叶形成虫苞,隐蔽其中取食叶肉,叶肉食尽后,幼虫转移危害新叶片,常使枝叶枯黑,造成落叶,或仅残存少量老叶,形成秃枝光杆,严重时可将全株嫩叶吃光,甚至导致幼树枯死。成虫有趋光性,雌蛾大多在嫩叶上产卵。
定期疏枝修剪,施肥壮树,增强植株抗逆性;冬季结合清园,剪除虫枝;在害虫缀结虫苞及化蛹时,可以人工摘除虫苞,消灭蛹和幼虫;成虫发生期,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杀。化学防治在低龄幼虫发生期可采用15%烟参碱EC1000倍液、0.36苦参碱AS 1000倍液和0.3%印楝素500~1000倍液等。
(8)灰白蚕蛾
灰白蚕蛾是榕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福州地区1年发生7~9代,世代重叠,可危害黄金榕、黄葛树、高山榕、菩提树、无花果等植物。该虫在9月中旬~11月下旬仍有幼虫出现,幼虫期可持续到翌年2月下旬。以幼虫取食叶片和嫩梢,大量发生时,可导致树冠枝叶残缺不全,甚至整株叶片被食光。
及时清除产于叶背部、枝条、树皮缝上的卵或茧;修剪病虫枝,修剪下来的枝叶,及时焚烧销毁。摇动树干,集中杀死假死掉落下来的幼虫;成虫羽化期利用日光灯诱杀,控制产卵量。化学防治可采用100亿个孢子/g杀螟杆菌喷雾防治成虫和幼虫,成虫刚羽化或低龄幼虫期,可采用10%兴棉宝乳油2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3 000 倍液和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
(9)茉莉叶野螟
茉莉叶野螟是茉莉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盛期8~10月,以幼虫取食茉莉的叶、花蕾、小枝及新梢。初龄幼虫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叶片仅留一层半透明薄膜;3龄后向上扩散,叶片被取食,严重时仅剩叶脉;高龄幼虫常将叶片、枝条连缀一起,叶片食尽后转移为害小枝皮层,大量发生时整丛叶片枯黄脱落。该虫发生量大,生育期短,常在短短几天内造成重大为害,严重影响茉莉花的生长及开花。
冬春清除茉莉花的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源;清除并杀死叶片上的卵、幼虫、蛹。化学防治可采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等。
二、主要病害
(1)樟树枯萎病
樟树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病原菌主要通过根系的根尖、须根或根际伤口侵入宿主,侵入后,病原菌在维管束内定殖并迅速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会堵塞木质部导管,使樟树因缺水而迅速萎蔫死亡。发病初期,叶片出现不规则萎蔫,随着病情发展,叶片逐渐枯焦,枝干部分发黑或者坏死,严重时整树叶片枯焦但不脱落,悬挂于枝梢。该病从初期症状到整株枯死进展迅速,高温高湿、土壤粘重板结加剧病害发生。
发病初期尽快修剪发病枝条至健康部位,伤口直径大于5cm使用愈合剂涂封;全株喷施二氯异氰尿酸钠,根部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甲霜恶霉灵(或精甲咯菌酯或恶霉乙蒜素)+生根剂灌根,连续处理2~3次。发病严重无法救治时,整株拔除后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甲霜恶霉灵(或精甲咯菌酯或恶霉乙蒜素)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2)茉莉病毒病
茉莉病毒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色环斑,严重时病叶黄斑相连呈花叶,导致植株生长衰弱花蕾减少等。目前已报道的茉莉病毒主要有茉莉T病毒、茉莉C 病毒、茉莉H病毒、茉莉A(JaVT)病毒。
加强检疫,禁止种植带病毒苗;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并集中烧毁。
(3)鸡蛋花锈病
鸡蛋花锈病福州地区10~11月仍发病严重,主要发生在鸡蛋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圆形小斑,叶背面产生橘黄色脓包或不规则点状粉末的夏孢子堆,经气流、雨水传播,重复侵染;病害后期在叶正面相应位置形成浅黄色病斑,随之发展为明显的不规则褐色病斑;病斑可扩展并连成一片,中心干枯;发病较严重时,叶片边缘卷曲,叶柄变黄且极易脱落,甚至导致鸡蛋花死亡。锈病发生后,鸡蛋花自身抗病力降低,极易感染炭疽病、叶枯病、叶斑病、卷叶病、白粉病、蚜虫、介壳虫等其他病虫害。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落叶、去除植株宿存枯叶。化学防治可采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咪鲜胺水乳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等。
三、寄生性种子植物(桑寄生)
被害树木枝条或主干上出现大小、多少不等的寄生物小灌丛。受害树木一般表现为当年落叶早,翌年展叶迟,叶片变小;花期延迟甚至不开花;易落果或不结果。被寄生部位会出现肿胀、裂缝或空心,易风折。病情严重时枝条枯死,甚至全株枯死。
坚持清除桑寄生植株,修剪清除受害的枝条,以控制其扩散。
四、入侵性有害生物
(1)薇甘菊
薇甘菊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能力强,种子量高达20万粒/m3,萌发率高;生命力强,能够用气根快速攀附于小乔木或灌木上,通过营养竞争或化感作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11~12月为其开花结果期,在开花前人工清除是目前最为可取的防除手段,一旦发现应及时清除。化学防治可采用18%2,4-滴微乳剂1000~2000倍液、24%氨氯吡啶酸水剂800~1000倍药液和70%甲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对已经实施防除的薇甘菊发生地,应持续监测,直至2年内不再发现薇甘菊为止。
(2)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在福州地区10月仍会持续危害,气温降至14℃时逐渐进入冬眠;成螺越冬后,翌年3~4月开始活动,4月底5月初开始产卵。南方夏秋两季高温下雨天为高发期。
选择非洲大蜗牛活动频繁的早晨、傍晚或潮湿的阴雨天,人工补螺,对捕捉到的非洲大蜗牛应采用石灰搅拌等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化学防治可采用6%灭达颗粒剂、5%梅塔颗粒剂和冠达6%颗粒剂等,通过毒饵方式诱杀。
(3)菟丝子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