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日报那就好好吃饭,好好照顾自己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6:56 1

摘要:“再不动锅铲,外卖红包也救不了你的胃和心情。”——这是后台留言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叹气。

“再不动锅铲,外卖红包也救不了你的胃和心情。”——这是后台留言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叹气。

很多人以为“好好吃饭”是鸡汤,其实它是低成本的心理急救。

2024年饿了么白皮书刚公布:一线城市25-35岁用户,人均每周点外卖4.7次,比三年前多了1.2次,可“情绪性下单”占比首次突破40%。

简单说,越不开心,越爱戳手机。

戳完又后悔,胃胀、心疼、钱包瘪,循环播放。

作者把红烧猪蹄、酱大骨、可乐鸡翅排成一周小日历,看上去像怀旧,其实是给情绪找出口。

心理学上管这叫“行为激活”——做一件具体、可完成、有香味的小事,把大脑从反刍思维里拽出来。

锅咕嘟冒泡的那一刻,人不用决定爱还是不爱,只要判断咸淡,就够了。

有人担心浓油赤酱太“罪恶”。

刚问完注册营养师李华,她扫了眼菜单,甩来三句实在话:

1. 红烧菜一周两次以内,问题不大,怕的是天天吃还配奶茶。

2. 把冰糖换成黄冰糖,减30%甜度,舌头根本尝不出。

3. 最偷懒的纤维补充法:冰箱里常备冷冻豌豆、玉米,焖饭时直接撒一把,颜色好看,孩子都不挑。

说到孩子,后台还有条高赞私信:“前任点赞了我做的可乐鸡翅,我手一抖把醋当酱油倒多了,他回了个‘哈哈’,突然就不遗憾了。”——像极了研究里说的“友谊模式”:60%分手情侣会继续联系,但心跳曲线早已拉成直线。

能聊的只剩天气和咸淡,其实也挺好,把最锋利的部分收进锅铲,总比反复割自己强。

有人追问:“那一直一个人吃,会不会越吃越孤独?”BBC去年跟拍12位独居青年,发现只要他们把做饭流程拍成30秒竖屏视频,哪怕没人点赞,皮质醇也会下降15%。

镜头里热气一冒,大脑误判“有人在等我开饭”,孤独感就被骗过去了。

所以别纠结设备,旧手机支在调味罐旁边,拍完自己看,也算半个人陪。

最后把一周菜单按“情绪曲线”微调了一下,直接抄就行:

周一:酸辣土豆丝——开工焦虑,需要脆生生的声音唤醒。

周三:虾仁滑蛋——工作量最大,快手高蛋白,不额外刷锅。

周五:酱大骨——累到不想说话,啃骨头代替咆哮,爽。

周日:糙米饭+豌豆玉米——给周一存点纤维,顺便把冰箱清掉。

菜买回家别急着炖,先拍张照发给自己,配文“今天也要救自己一把”。

不用集赞,系统会自动帮你存进相册,月底翻回去看,就是一份 unofficial 的情绪体检报告。

锅铲拿起,火打着,人就退无可退地回到了当下。

咸淡可以调,爱恨可以晾,胃和心只要还热,就还有力气把日子翻个面。

好好吃饭,不是口号,是每天唯一能准时兑现的自救。

今晚就试一道,做完记得把厨房灯关掉前,跟锅里的油渍说声“辛苦了”,那也是跟自己说的。

来源:多才多艺露珠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