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扫过去,腰线低到让人替他捏汗,弹幕却刷得比快门还快:这是致敬还是整活?
红毯上那一步,马伯骞像把裤子留在上一个世纪,自己先跨进了热搜。
镜头扫过去,腰线低到让人替他捏汗,弹幕却刷得比快门还快:这是致敬还是整活?
先别急着笑。
造型师悄悄透露,那条看似随时会掉的吊裆裤其实暗含机关——Vivienne Westwood团队给它缝了隐形背带,像给裤子系了条安全带。
只是镜头吃掉了细节,只留下“下一秒就要走光”的惊险错觉。
时尚圈内部倒挺淡定。
巴黎世家早春秀刚把腰线踩进地心,马伯骞不过是把T台翻译成了内娱语境。
中央圣马丁的老教授看得开:“年轻人敢穿错,总比全员保险牌有趣。
”但淘宝数据很诚实:同款搜索量飙了300%,退货率却高达65%——买家秀里,普通身材把裤子穿成了灾难现场,胯骨和裤裆互相嫌弃。
争议背后藏着更微妙的行业默契。
去年明星红毯翻车造型涨了47%,其中六成是团队提前算好的“记忆点”。
当安全牌再也刷不出存在感,穿错反而成了性价比最高的流量密码。
只是算盘打得响,身体未必买账——人体工程学专家友情提醒:长期低过髂骨的腰线,可能让骨盆提前退休。
同场的黄誉博把耳机焊在脑袋上,被嘲像“刚下机的飞行员”。
没人知道那是赞助商还没上市的骨传导耳机,造型师索性将错就错,把广告拍成了行为艺术。
说到底,内娱红毯正在变成一场大型社会实验:当艺人开始用身体当试纸,测试大众审美的弹性,观众也在用弹幕投票——到底要包容多少“看不懂”,才能换来真正的新鲜感?
马伯骞的裤子或许没掉,但行业那层“必须完美”的滤镜,确实裂了条缝。
来源:谢哈哈聊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