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需要成为人性专家,只需要把握住几个核心特征并应用于生活,就足以过上平安、健康、富裕的生活。
博士说,这需要瞄准了“道”层面的规律,而不是“术”层面的技巧。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需要成为人性专家,只需要把握住几个核心特征并应用于生活,就足以过上平安、健康、富裕的生活。
以下就是基于人性最普适的特征,可以立刻付诸实践的行动指南:
核心原则:顺应人性,而不是挑战人性。
我们无法改变人性,但可以利用它的规律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
---
1. 顺应“自私与利他”的平衡:成为价值交换的枢纽
· 人性特征:人人都在关注自身的利益(生存、发展、幸福),但同时,互惠互利是社会运行的基石。
· 做事心法:“你想得到什么,就先给予什么。” 这不是道德说教,而是战略。
· 实践应用:
· 在职场:想升职加薪(利己),先思考如何为公司和团队创造远超预期的价值(利他)。主动承担难题,帮助新同事,让你的上司成功。
· 在生意场:想赚钱(利己),先思考你的产品或服务能为客户解决什么痛点、带来什么好处(利他)。真诚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生意自然来。
· 在人际交往: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和好感(利己),先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赞美别人(利他)。一个愿意分享资源和机会的人,身边会聚集大量资源。
结果:你建立了强大的个人品牌和信任背书,财富和机会会主动向你汇聚。
2. 顺应“社会性与归属感”的需求:经营你的情感账户
· 人性特征:人是情感动物,渴望被接纳、被尊重、被爱。牢固的社会关系是抵御风险的最佳保障。
· 做事心法:“把关系看作一个银行账户,多存钱,少取钱。” 情感账户里储存的是信任、理解和帮助。
· 实践应用:
· 对家人:定期投入时间和精力。一句关心,一次倾听,一顿家常饭,都是重要的“存款”。不要在情绪激动时肆意“提款”(说伤人的话)。
· 对朋友/同事:信守承诺,保守秘密,在别人困难时雪中送炭。小事上的宽容和理解,都是丰厚的存款。
· 避免行为:不守时、背后说人坏话、只有需要时才联系别人,这些都是在疯狂“提款”。
结果:你会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社交安全网。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或机会时,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这是“平安”和“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
3. 顺应“损失厌恶与追求快乐”的本能:管理自己,激励他人
· 人性特征:人们对失去的痛苦感受,远强于得到的快乐。同时,人们会追逐短期快乐而逃避短期痛苦。
· 做事心法:“用理性规划未来,用感性执行当下。”
· 实践应用:
· 管理自己(克服惰性):
· 为损失恐惧:告诉自己,“如果现在不学习,三年后就会被淘汰”;“如果现在不储蓄,未来一场大病就会击垮家庭”。将未来的损失“可视化”。
· 为快乐奖励:完成一个艰难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及时的奖励(看场电影、吃顿好的)。
· 激励他人(合作共赢):
· 想说服别人,不仅要讲做了有什么好处,更要强调不做会有什么坏处(触动其“损失厌恶”)。
· 请求帮助时,把困难的任务拆分成小步骤,让对方感觉轻松,没有压力。
结果:你能够更好地自律和坚持,完成长期目标(如储蓄、健身、学习),从而实现“富裕”和“健康”。同时,你的人际沟通效率会大大提高。
4. 顺应“模仿与从众”心理:选择你的环境
· 人性特征: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靠近我们身边的人,尤其是圈子里的强者。
· 做事心法:“你想成为谁,就去靠近谁。”
· 实践应用:
· 物理环境:如果你想身体健康,就多交爱运动的朋友,少和熬夜酗酒的人混在一起。
· 精神环境:如果你想变得富有,就去阅读富人的传记,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加入积极向上的学习社群。远离那些整天抱怨、散播负能量的人。
· 信息环境:主动筛选你阅读的内容、观看的视频。让高质量的信息流入你的大脑。
结果:你会在一个“正能量”的场域中,被潜移默化地带动成长。好的习惯、思维和机会会自然涌现。
总结:一个普通人的幸福行动清单
· 想赚钱? -> 遵循 “价值交换” ,永远先思考如何利他。
· 想平安? -> 经营 “情感账户” ,建立一个稳固的社交支持系统。
· 想健康? -> 利用 “损失厌恶” 鞭策自己运动,利用 “模仿心理” 融入健康圈子。
· 想进步? -> 利用 “模仿心理” ,主动靠近比你优秀的人和环境。
记住,把握人性不是为了操纵别人,而是为了更智慧地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相处。当你做的事情,既能成就自己,又能滋养他人时,平安、健康、富裕的生活就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来源:育儿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