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包头市中心医院开展“三千孤儿入内蒙”专题宣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8:30 1

摘要:今年9月是第42个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做好第42个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生动讲好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故事,9月22日,包头市中心医院在主院区门诊十楼大会议室开展了“三千孤儿入内蒙”专题宣

今年9月是第42个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做好第42个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生动讲好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故事,9月22日,包头市中心医院在主院区门诊十楼大会议室开展了“三千孤儿入内蒙”专题宣讲。

活动邀请到了“国家的孩子”吴丹老师、杨春香老师、赵俊华老师、孙金华老师和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理事、全国最美集报人申雨林,昆区团18社区党委书记魏娟娟,九原区水务局康超老师。包头市中心医院院领导班子成员、各党支部书记、志愿者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医院副院长史占华主持。

宣讲活动伊始,全国最美集报人申雨林以时间为脉络,结合珍贵的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生动还原了 “三千孤儿入内蒙” 的时代背景与感人历程。

宣讲中,一个个鲜活的细节、一声声真挚的讲述,把大家带回了上世纪60年代——那是三年困难时期,千万家庭面临饥寒,近三千名孤儿嗷嗷待哺;也是在那时,内蒙古草原向这些孩子敞开了怀抱,无数牧民额吉(母亲)、阿爸伸出双手,用奶茶、奶食、草原的胸怀,把孤儿们当成亲生儿女,让“国家的孩子”有了家,有了温暖的成长港湾。

在草原上,没有 “孤儿”,只有 “自家的娃”。牧民们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了这些 “国家孩子”。冬天,把孩子裹在温暖的羊皮袄里,放在炕头最暖和的位置;夏天,带着孩子去草原上放羊、采野花,教他们说蒙古语、唱蒙古歌。这样的故事,在草原上还有很多。牧民们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 “大爱无疆” 的含义。

如今,“三千孤儿入内蒙” 的故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那份跨越千里的真情,却在草原上代代相传。当年的 “国家孩子” 们,早已成为民族团结的使者 —— 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讲述着草原额吉和阿爸的恩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促进着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比草原的阳光更炽热;它更藏着最坚实的国家温度:从党和政府的牵线协调,到草原儿女的主动担当,这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生动实践,是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精神缩影。

“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这段历史的温度,牧民额吉阿爸的大爱,是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最生动的诠释。” 影像中心党支部书记苏宁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党支部的一员,今后会把这份民族团结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在为患者服务时更注重跨民族沟通,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医院志愿者团队的护士王可佳则表示,听完宣讲深受触动,“这些故事让我明白,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像草原额吉守护孩子那样,用心守护每一位患者,今后我会积极参与医院的民族团结志愿活动,传递这份温暖。”

医院副院长史占华在活动后总结到,“三千孤儿入内蒙” 的故事跨越半个多世纪,却始终闪耀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精神光芒。作为医疗机构,我们不仅要守护群众健康,更要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与传播者。未来,医院将以此次宣讲为契机,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民族团结融入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让各民族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包头打造医疗高地凝聚起 “医心向党、团结奋进” 的强大力量。

文字:关 庆

一审:张海玲

二审:徐文华

三审:闫俊萍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