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國Hansons Auctioneers and Valuers,2016年6月30日,編號80
聖佳香港2025秋季拍賣會
SUNGARI HONG KONG
AUTUMN AUCTIONS 2025
.
中國古董珍玩 陶瓷
預展時間 | Preview
10月4日-5日 11:00-19:00
10月6日 11:00-16:00
拍賣時間 | Auction
10月7日 10:30
拍賣地點 | Address
聖佳(香港)藝術空間
Sungari (HK) Art Space
香港中環都爹利街, 西洋會所大廈6&20樓
6 & 20th Floor,
Club Lusitano Building,
Duddell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LOT 80
Seal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Qing Dynasty
A RAREBLUE AND WHITE HEXAGONAL VASE
清乾隆 貢御青花折枝花果巴洛克式六方大尊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H: 66.5cm
HKD 6,500,000-9,000,000
【來源】
1930年女士於英國康瓦爾Cornwall入藏
1980年傳承予家族後人
英國Hansons Auctioneers and Valuers,2016年6月30日,編號80
本品是摹古與創新兼備,融合東西方美學的乾隆禦窯經典之作。
本器整體呈六方形,侈口長頸,折肩弧腹,圈足外撇作臺階狀,器形端正大氣,通體以青花描繪,發色蒼翠。瓶頸部六面分飾折枝花卉,腹部主體以“三多”為主題紋飾,繪製石榴、佛手、壽桃,寓意“多子”、“多福”、“多壽”,瑞果之間搭配菊花、牡丹、蓮花三組折枝花卉,祥花瑞果,窮秀極妍,吉祥之氣盡現。器物口沿、肩部及足脛分飾回紋、雲雷紋及如意雲頭,器身起棱折角處則描繪卷草花卉,起到了點綴主題紋飾的作用。
雖然本品以三多和傳統花卉紋飾為主,但就隱現陣陣西洋美學氣息 - 這是因為六道棱線之上,都繪就了巴洛克式卷草紋。
巴洛克藝術盛行於十七至十八世紀的歐洲。對我們而言,巴洛克是古典藝術;對清帝來說,巴洛克卻是當代藝術 - 能想到把之融入到中國傳統紋樣,足見對美術的洞見與巧思。
欧洲某宫殿陈设内景
拍品局部对比图
法国凡尔赛宫内景
拍品局部对比图
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器名滿天下。兩朝使用西亞進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絢麗,常見暈散現象。由於顏料含鐵量高,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藍結晶斑點,深凹胎骨,與豔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本品正是追仿永宣青花效果,令中國與歐洲兩種風格截然不同的紋飾毫無違和地融為一體,整體上更添典雅韵味。
法国凡尔赛宫内景
拍品局部对比图
凡六方尊、八方尊等式,並非如琢器拉坯成形,而是預先做好相應片數,後粘合而成,全程沒有拉坯工具協助,僅靠雙手塑造,極其考究功夫。入窯後極易坍塌變形開裂,另由於棱面器物窯燒時都面對折角易裂的難題,故陶工須確保所有棱面厚薄一致、嚴絲合縫,方能避免窯燒之際開裂變形等問題。可以想像當時成品不易,存世者彌足珍貴。
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此式青花花卉紋六方瓶肇製於雍正一朝,流行於乾隆前期,其雍正款者傳世稀少,目前所知唯見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有藏,而本品紋飾繪畫風格和青花發色流均露出濃厚的雍正禦窯遺風,如出一人之手,毫無差別,其中肩部所繪的如意頭紋飾為唐窯時期最具特色的邊飾之一,與本品同類一例可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一例,著錄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頁118,圖79,其特點是如意頭繪畫飽滿,另外,首都博物館所藏的乾隆粉彩鏤空六方瓶造型與之相同,檔案明確記載的唐窯鏤空作品生產時間都在乾隆七年至九年之間,因此可以較為肯定此式青花六方瓶出現時間應該在乾隆十年以前的數年裏,乾隆中後期就不曾生產。
參閱: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縱觀清宮檔案記錄,乾隆早期禦瓷中同一類的琢器製作往往數量罕少,最多亦是十餘對,像本品這樣的大器製作極為不易,當時上貢數量亦是有限,目前查閱公私收藏,僅見南京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有收藏,市場流通所見者亦只是四五件。市場流通一例可見2006年7月12日,倫敦蘇富比,編號 116,“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一對”,曾為普魯士陸軍元帥瓦德西伯爵(1832-1904)的藏品,據傳是來自圓明園之舊藏,可見此種大瓶甚宜殿堂陳設,曾放置於清宮內外重要皇家場所。佳士得香港2022年有一例,估价HK$700万,连佣HK$1,185万易手,可兹参照。
參閱:清乾隆 青花三多折枝花果纹六方尊
2022年,佳士得香港,HK$1,185万成交
来源:一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