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9日下午,在岱山双峰新城学校“智能制造、精工之美”大型科技活动展开幕仪式现场,学生们围着科技展台好奇发问。精致的卡通玩偶、有趣的3D打印衣物大改造、创意十足的拼装滑翔机……每一件展品都让学生们惊叹不已。浙江海洋大学与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岱山县科协联合开展的
“哇!这些真的是用塑料瓶打印出来的吗?”
“打印出来的大黄鱼也能在海里游吗?”
9月29日下午,在岱山双峰新城学校“智能制造、精工之美”大型科技活动展开幕仪式现场,学生们围着科技展台好奇发问。精致的卡通玩偶、有趣的3D打印衣物大改造、创意十足的拼装滑翔机……每一件展品都让学生们惊叹不已。浙江海洋大学与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岱山县科协联合开展的岱山双峰新城学校科普节开幕活动标志着高校科普助力海岛科技行动持续深化,科普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今年9月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
浙江海洋大学组织开展了
一系列精彩纷呈、亮点迭出的科普活动
1场院士讲坛
7个星火馆开放
4场主题研学活动
海岛学校科技活动展+每周科普课
……
从线上到线下,从校园到海岛
掀起了阵阵海洋科普热潮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精彩瞬间~
感受科普活动的魅力!
· 高端引领 ·
之江院士讲坛,把脉发展方向
9月23日,一场高水平的思想盛宴在浙江海洋大学上演。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的第39期“之江院士讲坛”在此开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陈剑平作题为《大学小镇:如何把老天爷经济和老祖宗经济变成老百姓经济》的专题报告。这场报告不仅为在场师生打开了理解乡村振兴的全新视角,更清晰指引大家思考如何将海洋学科优势与乡村实际需求精准结合。
· 星火成炬 ·
打造“星火馆”科普品牌
构建长效机制
全国科普月期间——
浙江海洋大学星火馆项目
正式启动!
开启科普工作新篇章~
品牌启航 // 媒体关注与视频传播
星火馆的启动成为本月亮点
经浙江省科协推荐
浙江海洋大学成功入选
“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高校星火馆)”
精心制作的7个星火馆探馆视频
通过线上方式带领公众“云游”科普基地
科普工作获《科普时报》专题报道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科学传播团
也成功入选2025年度
浙江省科学传播团队TOP10
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创新体验 // 玩转“3D打印+海洋科技”
9月13日,星火馆内举办了一场
以“打造梦想·智造未来”为主题的
科普体验活动
为参与者们开启了一场
“3D打印+海洋科技”的双重惊喜之旅
从探索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奥秘
到亲手玩转3D打印的魔法
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与惊奇发现
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
更是一场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的体验
跨海送课 // 从“一日展”到“每周课”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
星火馆每周派出博士教学团队
赴岱山双峰新城学校
开设“人工智能+3D打印”
“海洋生物与环保”
两门跨学科科普课程
标志着“一日科普展”
到“长期科普课”的升级跨越
学期总计36学时的
“高校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项目”
正助力更多海岛孩子看得见大海
也看得到“未来”
· 全域联动 ·
打造多元科普活动矩阵
积极参与舟山市科普活动
聚焦海洋科普特色
全域联动、打造多元科普矩阵:
全市联动:亮相全国科普月舟山主场
9月14日晚
浙江海洋大学精彩亮相
全国科普月舟山主场活动
现场科普摊位吸引了
众多市民参观、体验
原创的“海洋生物图鉴”等科普资料
获评2025年“科普舟山”优质科普资源
“海上工匠养成记”系列:从校园到全市
校园研学
9月20日
浙江海洋大学“海上工匠养成记”
机械科普志愿服务团
迎来了沈家门一小的19名小学生
他们在浙海大校园里
体验海上风力发电科普课程
动手制造“战舰”并完成竞速
一颗颗“海上工匠”的种子
或许就在这片欢声笑语中悄然萌芽
公益延伸
9月27日
浙江海洋大学“海上工匠养成记”
机械科普志愿服务团
在舟山市图书馆组织“巨轮之心:
内燃机如何驱动海上钢铁巨兽”
海洋机械科普公益课程
通过机械科普的方式
培养青少年理性思维
带领青少年探索科学领域
将科普资源辐射全市
联合研学:“神奇的海洋生物”探秘
9月20日
浙江海洋大学与舟山市科协
舟山市科普联合会联合主办
“科普舟山 学游东海”之
“神奇的海洋生物”海洋科普研学活动
带领学生们走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和
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校史馆
通过实地参观、知识科普
创意制作等方式
近距离观察海洋生物
师生齐动员:科普身影遍布各处
全国净滩公益活动
海洋公益微型展
AI科普进校园等活动中
处处活跃着浙江海洋大学师生的科普身影
科普星火,生生不息
全国科普月期间
浙江海洋大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科普答卷”
通过“之江院士讲坛”树立思想高地
通过“星火馆”品牌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通过多元活动矩阵扩大社会影响
这条从“顶天”到“立地”的科普之路
让蓝色科普星火生生不息
来源:科学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