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声小学劳动课题组(志愿服务)由11名核心成员组成,组长蒲婉云校长为区名校长,课题研究经验丰富。团队涵盖副校长、级长、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包括区级名师2人、镇级名师4人,学科背景跨语文、数学、英语、劳动及综合实践等领域,具备扎实的跨学科研究能力。
好消息!
近日,在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
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的
2025年质量管理成果评比中
教育类别全市6所学校获奖
而里水镇占4所
团队1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同声小学
同声小学劳动课题组(志愿服务)由11名核心成员组成,组长蒲婉云校长为区名校长,课题研究经验丰富。团队涵盖副校长、级长、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包括区级名师2人、镇级名师4人,学科背景跨语文、数学、英语、劳动及综合实践等领域,具备扎实的跨学科研究能力。
同声小学劳动课题组合照。
近年来,课题组取得丰硕成果:获高等级奖项17项(国家级2项、省级15项),获奖论文48篇。主要荣誉包括: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2023年度“志教融合”典型方案、广东省“益苗计划”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专项示范项目等。
项目:志教融合·七彩志愿——小学数字化劳动教育(志愿服务)课程的创新实践研究
同声小学“七彩志愿·志教融合”课程特色鲜明,为提升小学生劳动教育志愿服务数字化胜任力注入新活力。
1.七色体系筑框架
课程构建“七彩志愿”七色分类体系,将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每种颜色对应明确教育主题与目标,如“温暖红”助人扶困、“阳光黄”公益宣传、“生态青”环保教育等,覆盖学生成长多维度,打破传统劳动教育单一零散模式,形成系统全面的教育框架,增强针对性与系统性。
2.真实问题引实践
实践环节紧扣“真实问题导向”,通过问题调查、方案设计、实践解决、反思总结,构建“发现—解决—复盘”闭环,推动劳动教育内容具象化,提升学生知识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数字工具优评价
在评价环节,该项目运用两大志愿服务数字化平台,整合服务时长、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及情感反馈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后,为教师、家长提供直观评价结果——既助力教师精准调整教学策略,也同步提升师生数字化胜任力。
迄今为止,我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有37116.28小时,注册志愿者有1191人。课程的相关活动多次在学习强国、南方+、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经验分别在全国、省、市区等推广。
团队2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小学
金溪小学劳动教育团队共10人,含一级教师4人、区骨干名师2人、区教坛新秀1人,结构合理、综合实力突出。团队主持的1项市级劳动课题和1项区级课题已结题,1项区级专项课题通过中期评估,为劳动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金溪小学劳动教育团队合照。
科组长蔡嘉老师获“首届佛山市示范教研组组长”“南海区优秀教研组长”称号,教研组被评为“南海区优秀教研组”。课例《未来农场主》获佛山市一等奖并推荐至省赛,多个课例获区特等奖、一等奖。教师微课《稻草人的设计与制作》获佛山市精品课一等奖。
项目:耕读智链·稼穑智创——劳动教育“课程化+项目化”质量管理模式探索
项目立足“金色教育,阳光成长”理念,构建了“课程化+项目化”质量管理模式,聚焦解决劳动教育课程零散、实施表层、评价缺失等问题,以“课程+项目”双轮驱动,整合校内外“四园三田”实践基地及家校社资源,开发28门校本课程,形成“农业+文化+科技”多元融合路径。
其实践体系涵盖四方面创新:目标素养化与课程项目化,强化育人导向;问题驱动与实施闭环化,提升实施实效;本土特色与协同多元化,拓展资源广度;过程数字化与成果可视化,革新评价方式。
项目实施成效显著:学生劳动参与度与技能达标率明显提升,家庭劳动时长增长180%,累计获区级以上奖项236人次;教师团队开发多门精品课例,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十余项,形成可推广的“劳动素养电子档案袋”评价机制。项目成果获评全国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辐射20余所学校,成为区域劳动教育示范标杆,有效推动“五育融合”落地生根。
团队3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旗峰小学
旗峰小学美术科组是学校美育特色建设的核心力量,获评佛山市小学美术学科优秀教研组、第三届佛山市中小学示范教研组,同时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小学美术学科教研项目学校、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理事单位、佛山市美术学科教研基地,专业实力与示范地位突出。现有 15 名专职教师,专业覆盖书法、版画、国画等方向,形成 “全员专业过硬、方向各有专攻” 的人才结构。
旗峰小学美术教研组合照。
团队以 “深耕美育、创新实践” 为宗旨,组建由谭锦添副校长牵头的质量创新小组,下设 3 个专项小组,构建 “专家引领 + 骨干带动 + 新秀成长” 协作机制。依托市区镇名师工作室资源,既发挥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中的领航作用,又通过 “青蓝工程”“为峰-攀峰工程” 培育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微课、说播课市级获奖率达 100%,翁艺平等教师获评 “佛山市教学能手”。近三年,团队教师累计获各级奖项 275 余次,含国家级、市级精品课例各 1 项,是兼具 “学术研究力、教学实践力、团队凝聚力” 的美育队伍。
项目:以美润心,向美而行——旗峰小学美术科组建设的实践探索
项目紧扣国家美育政策与学校 “峰文化” 办学理念,以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美育生态” 为核心,创新采用 “理念—教研—实践” 三维联动实施路径,形成鲜明特色与显著成效。
一、核心特色:三维联动 + 四维支撑,打造系统化美育体系
三维联动破局:以 “峰文化” 凝聚 “弘扬人文性、强化民族性” 的美育方向;以 5 项省市区课题(含省级课题《借助练习格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与校本课程为教研抓手;以社团、活动、空间为实践载体,构建 “课程 - 活动 - 空间 - 评价” 四维体系,避免单一特色或短期合作局限。
地域文化赋能:深耕岭南文化,开发《峰雅书法课程》(南海区首批卓越课程)、版画课程(南海区“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将岭南传统建筑、书法艺术融入教学,实现 “以文化人” 目标。
二、关键成效:师生成长与辐射引领双向突破
育人成果丰硕:学生艺术活动参与率达 95%,近三年获各级奖项 980 余次(含省级 4 项、市级 12 项),核心素养测评优良率提升至 88%;7 名教师获评区级优秀辅导教师,课程《快乐陶吧》入选部级精品课。
示范辐射广泛:近一年承办市级以上教研活动 4 场,完成跨省跨区送教 8 次,接待三水、贵州等地学校跟岗学习 8 次,输出《审美浸润式教学指南》,经验获《珠江时报》《佛山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以美润心” 模式纳入区域美育推广案例。
团队4
佛山市南海区南恒小学
南恒小学信息科技组是一支由“国家级工程师+211教育硕士”领衔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组长陈思敏老师拥有国家软件设计师、程序员双认证,是佛山市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成员,并荣获粤港澳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南海区解题说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团队成员持有蓝桥杯、NOC、中国电子学会等权威赛事高级指导认证,实现Scratch/Python/C++全赛道覆盖,形成“教学—竞赛—教研”三位一体的区域标杆力量。
佛山市南海区南恒小学信息科技组。
项目:中小学信息科技分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本项目以“三级金字塔课程体系”为核心突破,打破传统教学困局,短短两年实现从“区级奖项”到“国家级奖项”的跨越式提升。
构建“三级贯通式”课程框架,实现全员覆盖与精英培养并重:打破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建立“基础层—拓展层—竞赛层”三级课程体系,覆盖全体学生同时精准对接拔尖人才培养需求。
教研竞赛双驱闭环,推动教学与赛事深度融合:以竞赛真题反哺课堂教学,以教师实战认证提升教学能力,形成“教学—竞赛—教研”良性循环。
动态化学情监测工具,实现零成本精准育人:创新使用Excel构建《学生代码能力成长档案》,实时追踪错误类型、突破进度等关键指标,助力个性化辅导。
校本化资源开发与跨学科融合,增强课程生命力:自主开发《Scratch作品集》《GoC校本教材》等资源,并推进“编程+美术”等跨学科项目,提升课程趣味性与实用性。
近三年成果显著:累计斩获超100项奖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一等奖15项;教师团队实现教研成果从0到7的突破,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先进组织单位”和“南海区中小学编程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此次里水镇四所学校脱颖而出获此殊荣,既是对四所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充分肯定,也是里水镇深化“139”教育发展战略的成果。里水镇将持续推动更多学校在特色学科建设与质量管理模式上创新升级,加速镇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为建设“三生融合”示范镇贡献教育力量。
【“百千万工程”在里水】回顾
2025-09-08
2025-09-05
2025-09-03
梦里水乡编辑部
编辑:何颖熙
校对:蔡彦栩
审校:郭璀、廖玟婷 、吕燕珊、赖嘉华
来源:梦里水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