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焕新升级”成为经济关键词的今天,曾以“科技新城”闻名的深圳,正对其底蕴深厚的传统产业发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新质生产力”动员。9月29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智’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
在“焕新升级”成为经济关键词的今天,曾以“科技新城”闻名的深圳,正对其底蕴深厚的传统产业发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新质生产力”动员。9月29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智’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
会上,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平原发布了未来三年传统产业转型的“行动方案”:深圳将积极探索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路径,推出12条政策措施,推动全市传统产业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实现发展能级的大幅提升。
这一目标并非凭空勾勒。它植根于深圳传统产业积累的雄厚根基与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已显现的蓬勃生机,彰显了深圳推动科技与时尚、制造与创意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决心与独特底气。
位于深圳市民中心B区的创新产品(场景)展集中展示了深圳传统产业升级部分成果。(文琳/图)
底气何在?从“代工制造”到“品牌引领”的生态蜕变
12条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优化产业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基金赋能打好多元投资组合拳;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培育传统产业新动能;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助推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三品”战略打造超百个爆款产品;强化宣传推广擦亮深圳传统产业“金字招牌”;举办系列高端展会赛事打造行业风向标;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市场;统筹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产业集聚高地;完善引育体系汇聚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回顾深圳的传统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但早已告别了简单的代工模式。截至目前,深圳在服装、黄金珠宝、眼镜、家具、钟表、皮革等领域,已形成了从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到品牌营销的完整生态链
这里的“传统”二字,早已被注入全新的内涵:强大的产业集聚,大浪时尚小镇、罗湖黄金珠宝基地、光明“时间谷”、横岗眼镜城等一批国家级、区域性产业集群,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坚实底座;蓬勃的经营主体,拥有24.67万家经营主体、25家上市公司、6家独角兽企业和14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展现出惊人的市场活力;响亮的品牌矩阵,服装领域的歌力思、影儿、蕉内,钟表领域的飞亚达、天王,珠宝领域的周大福、周大生,家具领域的左右、雅兰等,共同撑起了“深圳品牌”的璀璨星空。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产业正全面“向新而行”。蕉内以“体感科学”重新定义基本款;左右沙发融入鸿蒙生态,开启智能化一站式家居生活;周大福联合商汤科技打造黄金珠宝垂直AI大模型;百丽自主研发的真皮扫描机节约95%以上时间……这些创新实践,为深圳传统产业的“7000亿蓝图”提供了最生动的注脚和最坚实的信心。
大浪时尚小镇已引进超过300家服装企业,其中包括歌力思、影儿、玛丝菲尔等众多知名品牌总部。(图片由龙华区委宣传部提供)
路径何寻?“12条举措”勾勒系统性升级作战图
实现7000亿目标,需要一套组合拳。此次发布的“12条举措”,正是一份系统性的“升级作战图”,其核心可归结为“四轮驱动”:
政策与资本双擎牵引。政策层面,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分阶段、分场景的精准支持。资本层面,打出“基金赋能”组合拳,不仅发挥新兴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更支持国企与龙头设立并购基金,鼓励设立如智能眼镜等细分领域专项基金,为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科技与智造双向赋能。一方面,通过“揭榜挂帅”攻坚钟表机芯、服装面料等关键材料与核心器件,补齐技术短板;另一方面,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推动家居、家电、手表、玩具等万物智联,并分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力助推数字化转型。
品牌与市场双翼齐飞。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目标是打造超百个爆款产品。同时,通过举办国际展会、组织企业参加米兰巴黎时装周、搭建出海综合服务平台、邀请头部主播宣介等“立体化”营销,擦亮“深圳制造”金字招牌,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外多元市场。
空间与人才双基夯实。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高品质产业集聚区。在人才方面,加快培育“鹏城工匠”等高技能人才,支持组建联合实训中心,打造产教融合平台,为产业发展汇聚最核心的智力资源。
蕴含航天科工元素和智能制造技术的飞亚达腕表。(文琳/图)
未来何向?迈向“科技+时尚”的全球产业新高地
深圳的此番布局,视野绝不局限于规模的简单扩张。其深层逻辑,是要打破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限,实现一场深刻的融合发展。
可以看到,飞亚达携手航天科技、人工智能引领腕表新时尚;喜德盛与华为联合推出的智能电助力自行车,融合了鸿蒙智联与高精度传感器;爱梦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推出的智能套床,提供了系统化的睡眠解决方案;西昊人体工学椅搭乘AI成为“健康办公刚需”……这些跨界融合的典型案例,正是深圳未来产业形态的雏形——这里出产的将不仅是服装、钟表和家具,更是融合了最新AI技术、物联网能力和国潮文化IP的“科技时尚产品”和“智慧生活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深圳此举,意在将自身的科技优势与时尚产业底蕴进行“化学反应”,其目标是在全球产业链中,从“跟跑”“并跑”向在特定领域“领跑”转变。当传统的眼镜装上AI,当古老的黄金邂逅大数据,当家具连通万物互联,一个万亿级的“新质”传统产业市场正待开启。
而三年破7000亿,不仅是规模的跨越,更是一次深刻的产业质变。这场由政府引领、企业主演的转型升级大戏,正推动“深圳制造”向“深圳智造”与“深圳品牌”华丽转身,为中国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参考“样本”。(文琳)
来源:中国商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