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门店“惊现”酱油瓶,快卷不动的酱油公司们能搭上现制茶饮的采购快车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7:28 1

摘要:原来,喜茶在本周推出了 “酱香白脱碎银子”新品,首次把 “甜酱油” 融进配料表。这个看似 “黑暗料理” 的组合引发热议,有人好奇 “酱油加奶茶能好喝吗”,有人直奔门店打卡 “尝鲜”,也有人在观望,“在线等评价”。

文:吴容

连日来,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喜茶员工晒出了茶饮门店里的“稀客”——酱油。

原来,喜茶在本周推出了 “酱香白脱碎银子”新品,首次把 “甜酱油” 融进配料表。这个看似 “黑暗料理” 的组合引发热议,有人好奇 “酱油加奶茶能好喝吗”,有人直奔门店打卡 “尝鲜”,也有人在观望,“在线等评价”。

茶饮与调味品的“组队”并非新鲜事,此前7分甜联名太太乐推出过 “酱油奶盖”,酸奶罐罐、急急脚咖啡也曾和广合腐乳上线了联名产品,这主要是为了提振品牌势能。不过,喜茶这次并非联名活动,而是真的采购起了酱油。

一边是现制茶饮的“发明创造”,一边是调味品行业正面临供给过剩、存量竞争加剧的问题:在酱油赛道,企业们纷纷在存量市场中争夺份额。那么,酱油企业未来能否持续切入茶饮供应链,推动新的增长空间?

我们一起看看。

需求在哪?

小食代从喜茶了解到,这次新品延续了对茶的灵感,在采用云南传统普洱与红河州糯米香叶拼配的基础上,将云南甜酱油与黄油牛乳一同打入芝芝云顶,试图打造有着酱香、咸甜交织的口感。

实际上,调味品早已是茶饮供应链的一环,比如盐、糖等,它们与茶饮的风味融合度已形成相对成熟。但相比来说,酱油、腐乳等这类调味品则更能带来更强的味觉反差和冲击,即便有7分甜、急急脚咖啡等品牌做过类似尝试,也多以公开联名的形式推进。

而喜茶此次的操作较为不同,不仅未与该甜酱油品牌达成联名,在相关宣传中,也未透露任何关于该甜酱油的品牌信息,仅将其作为其中一款原料融入配方。

这种非联名式的调味品跨界,能成为茶饮行业的长期趋势,还是仅为品牌短期吸引流量的营销手段?连日来,小食代和多位茶饮及调味品行业人士进行了交流。

“茶饮品牌对调味品的青睐,更像是营销所需的创意搭配。”一位头部调味品资深人士对小食代猜测,从行业视角来看,喜茶此次选择的云南甜酱油,是一款地方特色的产品,在全国酱油市场中的直接占比并不大,与传统的广式酱油、日式酱油以咸鲜为底味有所不同。

“从常识来讲,该新品中甜酱油的添加量应该不会太多,甜酱油应该主要是作为一个风味标签存在,而非强烈的味觉体验。”他说,这种“茶+酱油”的特色风味组合自带话题性,可能有助于实现品牌的破圈传播。

“其实可以参考茶饮行业此前诸多猎奇新品。”一位头部茶饮品牌加盟商今天对小食代表示,年轻人都喜欢反差,这也是茶饮消费人群的特性。“大家都想看看,到底组合成什么味道了。也许不是好的口味,但可以成为营销热点。”他说。

此外,一位资深茶饮行业研发人士今天也对小食代表示,“加调料” 更多满足的是短期社交分享需求,用新鲜感换流量,为茶饮品牌的常规产品引流。

小食代留意到,该新品自昨日推出后,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有网友被新奇口味吸引,称“如此奇葩的搭配一定要下单尝尝”;有尝过的网友表示,这是“人生第一次喝用酱油做的奶茶”;有网友称赞“喜茶变成大饭店了,还有酱油呢”;此外,有消费者在观望,“大家喝了吗,好喝吗,在线等”。

酱油商心思

当“喜茶加酱油”还在热闹刷屏时,但调味品行业似乎还是显得冷静,尤其是在 “内卷” 加剧的酱油赛道。

一位调味品行业人士对小食代表示,在近期参加的一场调味品行业会议中,聚集了中国主流的调味品公司。从会议交流情况来看,尚无酱油企业明确提出希望进军茶饮供应链。目前,酱油的主要赛道仍集中在零售、餐饮和工业三大渠道。

之所以不愿 “上车”,他指出,一方面, 酱油行业的产能规模与茶饮的用量需求相差悬殊。“比如,头部酱油企业的年产能以万吨计,而一杯茶饮中酱油的用量可能最多以毫升计,即便全国茶饮店都推出类似产品,也难以形成规模,无法成为公司的核心营收来源。”他说。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为定制化而推高成本。“如果为茶饮品牌单独研发适合它们使用的甜酱油、减盐酱油等特殊品类,可能需要调整配方设计和工艺,意味着需要更多投入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他说。

更关键的是,如今对酱油使用的“主动权”掌握在茶饮品牌手中。上述头部茶饮品牌加盟商对小食代表示,“茶饮品牌往往是研发团队先有灵感,再找原料,只有当茶饮品牌提出明确需求时,原料公司才会少量提供原料,且多以匿名供应商身份合作。它们往往是属于被动响应。”

这一点在喜茶此次新品开发中也得到了印证。喜茶方面对小食代表示,还是希望带来更多具有灵感的产品,此次新品是先有产品灵感,基于茶特调的品类方向,才有后续选择原料工作。

突破方向

尽管存在门槛,但并非所有酱油都与茶饮 “绝缘”。上述多位行业人士认为,若酱油企业未来要真正打入茶饮供应链,需要找准产品和合作模式,适配茶饮的场景和需求。

首先,从产品选择来看,健康化、轻量化和特色化是关键方向。

上述头部调味品资深人士对小食代表示,比如减盐酱油,既能保留豉香,又能避免高盐破坏茶饮口感,适合作为提鲜剂少量添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如云南甜酱油、山西老陈醋可以凭借 “小众标签” ,帮茶饮品牌打造差异化特色;还有如日本透明酱油这类创新产品,可以帮助解决传统酱油含焦糖色、影响饮品颜值的问题,同时又自带话题度。

其次,从包装形式来看,可基于供应链的不同环节进行设计。

“针对茶饮门店,可以提供定量、卫生的微型包装(如条包、管装),便于现场灵活添加;而对于工业化生产的中央工厂,则提供匹配其灌装线的大规格桶装,使其能像处理糖浆、浓缩汁等基础原料一样,实现酱油风味剂的批量投料。”上述技术部门负责人说。

此外,在品牌选择方面,海天、李锦记等头部酱油品牌以及拥有地域特色的酱油品牌,容易获得茶饮品牌的优先选择。

但即便如此,仍有横在酱油及茶饮公司两者之间的挑战。

在上述资深茶饮行业研发人士看来,首要挑战是口味融合的平衡度。“酱油搭配其他成分(如茶、水果等)进行研发过程中,需要反复试味并调整用量,这对研发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他说。

其次是供应链端的挑战。上述头部调味品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表示,酱油是通过发酵工艺制造的,不同批次产品的风味物质可能存在细微差异,这对于追求感官风味高度一致的茶饮品牌而言,可能会对供应链造成一定的挑战。

最后,回归茶饮本身,它依旧是需要消费者愿意高频消费的产品。上述头部茶饮加盟商认为,解渴、美味和社交是消费者对茶饮产品的三个核心诉求。“只有让猎奇搭配变成真正好喝的产品,才能留住顾客。”他说。

来源:小食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