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野钓有讲究!“三钓三不钓” 别忽视,搞懂啥时候钓 啥时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02:23 1

摘要:9月25日,江苏高邮湖,老周五点蹲守,按老规矩“钓底不钓浮”,结果一口没有;隔壁小赵七点才到,把钩提到离底十五厘米,连竿三条板鲫。

“三钓三不钓”不是口诀,是秋季野钓的生死簿,背错一句,空军一天。

9月25日,江苏高邮湖,老周五点蹲守,按老规矩“钓底不钓浮”,结果一口没有;隔壁小赵七点才到,把钩提到离底十五厘米,连竿三条板鲫。

老周气得收竿,嘴里嘟囔“鱼疯了”,其实是水温一夜降了四度,鱼层已经上浮,他还把钩死死摁在泥里,鱼想咬也咬不到。

数据摆在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测得,水温每降一度,鲫鱼上浮概率增加7%,降到15℃以下,底层鱼集体离地二十厘米,这是铁律,不是感觉。

“钓动不钓静”也被误读成“找急流”。

十月二日,黄河济南段,老王把窝子打在主航道边缘,水流每秒一米,五斤窝料半小时冲光,浮漂像风筝。

他忘了研究里写得明白:缓流区溶氧量比静水高20%,可流速超过0.5米/秒,窝料停不住,鱼不会傻到饿着肚子追饵。

真正的好点是洄水湾里侧,水缓、氧足、食物堆,鲤鱼一天路过三回,每回停留十分钟,错过这十分钟,再等八小时。

“钓下风口不钓无风处”更被商家利用成卖漂借口。

十月十五日,安徽巢湖,老李听信直播主播,四级大风天出钓,结果浮漂被浪拍得上下两目,一天假口三十次,提竿挂草二十次。

论文写得清清楚楚:风力四级以上,水体混合层深度直达水底,鱼群分散,觅食时间缩短一半。

正确做法是风小到二级,找下风口浪脚与静水交界,那里溶氧高、能见度低,鱼敢靠边,一个馒头大小的窝子就能留住鱼,而不是顶着风打重窝,把鱼吓跑。

再说肥水早口。

十月八日,湖北长湖,老张四点下竿,七点收杆,一口没有,回家骂娘。

他没看前一天晚上气象:阴天、气压1002百帕,水中溶氧降到每升3毫克,鱼浮头都来不及,哪来口。

论坛里有人午后补钓,太阳出来,光合作用一起,溶氧升到5毫克,连竿到三点,鱼护二十斤。

数据摆在那:肥水里,午后两点溶氧比清晨高40%,鱼开口概率翻三倍,早口是瘦水的特权,不是肥水的规矩。

有人非说“老办法用了三十年”,可三十年前湖里没现在这么多化肥、饲料、蓝藻,水没这么肥,鱼没这么娇。

把老黄历当圣旨,就是给鱼送安慰剂。

真正想钓好,把水温计、溶氧笔、流速仪装进钓箱,比带十包小药管用。

背口诀不如看数据,看数据不如看鱼层,鱼层不会说谎,说谎的是人。

“三钓三不钓”你背得滚瓜烂熟,可鱼认吗?

来源:杨双说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