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祉祎、孙亚鹏、侯雪雍、杨东昊是主持人大赛冠军有力竞争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08:04 1

摘要:“太空授课”四个字刚蹦出来,林祉祎就把演播室地板变成了失重舱,镜头扫过,她整个人飘在AR造出的银河里,声音稳得像钉子。98.012分,评委还没亮完牌,弹幕先炸了:这姑娘把央视玩成了B站。

“太空授课”四个字刚蹦出来,林祉祎就把演播室地板变成了失重舱,镜头扫过,她整个人飘在AR造出的银河里,声音稳得像钉子。98.012分,评委还没亮完牌,弹幕先炸了:这姑娘把央视玩成了B站。

同一天,孙亚鹏在后台啃着冷掉的包子,嘴里还嘟囔英文稿,10月7日他要第一次双语直播,舌头比鞋底子还硬。

有人调侃:别人比赛拿高分,他比赛拿专利,那台便携全息采编设备沉得要命,却能把戈壁秒变直播间,连总局都给他颁了个“季度创新奖”。

侯雪雍更绝,天津春晚的聘书刚揣兜里,转身就在大赛用三分钟把京津冀协同新政拆成“通勤圈”“产业圈”“朋友圈”,康辉一句“教科书”让中传老师直接录屏当课件。

她今年才26,已经有人替她算好:再熬四年,能破朱迅的最年轻春晚记录。

最闷声干大事的是杨东昊,别人抢热搜,他跑纪录片。

《长江之歌》配音棚里,他一句“江是躺着的山”把导演听红了眼。

回赛场,他掏出“三维报道法”:数据给骨架,人文给血肉,时空给灵魂,评委听完只说一句:以后评分表照这个改。

赛制也跟着疯。

第三赛段干脆把选手扔进“突发新闻模拟舱”,15分钟不间断播报,氧气调低,背景噪音调到机场跑道级别,镜头怼脸,连眨几次眼都计分。

林祉祎在里面讲完最后一句,耳麦摘下来,刘海湿成条形码,还能冲镜头笑:原来失重最难的不是飘,是落地。

粉丝在抖音把她们四个剪成“央视新F4”,播放量5800万。

可台下,孙亚鹏半夜三点还在走廊练绕口令,隔壁房间的侯雪雍把时政金句贴满镜子,刷牙都在背。

杨东昊更夸张,地震报道的37段素材存了三个硬盘,标签写到“川话版”“藏语版”“无人机版”,像给新闻办了个户口。

没人提“内卷”,他们只说“抢时间”。

总局专项资金、国家专利、海外平台18%的浏览量,这些词听起来像政绩,落在个人头上,就是少睡的几个钟头。

观众只看到屏幕里的光,看不到灯烤得皮肤发疼。

可这就是总台选人的新尺子:能上天,能落地,能双语,能破圈,还得把主旋律唱成流行歌。

林祉祎的AR银河再炫,结尾还是落回“十年太空授课让1.4亿孩子抬头”;孙亚鹏的英文再溜,脱口还是“一带一路不是路,是共有的饭碗”。

大赛还没完,热搜已经替他们写好结局:林祉祎断层第一,侯雪雍预定春晚,孙亚鹏双语出圈,杨东昊升咖纪录片。

可真正的输赢在赛后——谁能把高光的30秒,熬成日常的三十年。

观众散场,演播室灯灭,走廊尽头还有人在练:一口气、两行泪、三遍词。

镜头关了,新闻还在发生,他们得继续张嘴,替我们把这些事,说成故事。

来源:星星落陨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