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至28日,由贵州省文明促进基金会资助的“守护多彩非遗・点亮志愿之光——‘非遗保护传承’志愿者培训”在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正式开班。来自省内的专家、学者以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学院的60名同学齐聚一堂,他们主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
9月27日至28日,由贵州省文明促进基金会资助的“守护多彩非遗・点亮志愿之光——‘非遗保护传承’志愿者培训”在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正式开班。来自省内的专家、学者以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学院的60名同学齐聚一堂,他们主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管理等非遗相关专业,共同为贵州非遗保护与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本次培训为期两天,紧扣“筑牢思想根基、夯实专业素养、提升服务能力”三大目标,聚焦非遗文化传播与志愿服务实务,构建了“理论教学+实地研学+技艺体验”三维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
在实践教学环节,学员们走进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及贵绣产业体验中心,沉浸式感受贵州非遗的独特魅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登书、省级非遗蜡染技艺传承人李群现场讲授黄平泥哨制作与蜡染技艺。学员们亲手揉捏泥坯、绘制蜡纹,在指尖实践中体悟匠心传承。
“作为非遗传播的青年志愿者,我们希望用镜头记录传承人的故事,用行动展现非遗之美,让志愿之光成为非遗传承路上的一份力量。”青年志愿者陈丽表示,感谢这次宝贵的机会,让自己的青春能在热爱的领域继续发光。学员康佳义谈到,培训帮助他逐步建立起对非遗志愿者的立体认知:“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走进田野、贴近生活,用管理的思维、创意的视角和服务的热情,为非遗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本次培训旨在鼓励更多年轻力量投身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推动青年成为“懂非遗”的传承者、“活非遗”的传播者、“兴非遗”的实践者。培训结束后,所有学员将纳入多彩贵州非遗志愿者人才库,常态化参与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园区项目及活动志愿服务,助力构建“培训赋能+常态服务+特色活动”的非遗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让“青春志愿红”成为文创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记者 钱丽
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