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期做自媒体赚不到钱?别装了,你不是不行,是没扛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7:15 1

摘要:人生有起有落,谁都可能踩进低谷。可当你一头扎进自媒体,每天熬夜剪视频、写文案、拍内容,结果一个月下来收入还没超过三千,连房租都快付不起的时候,那种自我怀疑,真的能把你压垮。“我是不是不适合这行?”“我是不是浪费时间?”“别人都行,为啥我不行?”这些问题像苍蝇一

人生有起有落,谁都可能踩进低谷。可当你一头扎进自媒体,每天熬夜剪视频、写文案、拍内容,结果一个月下来收入还没超过三千,连房租都快付不起的时候,那种自我怀疑,真的能把你压垮。“我是不是不适合这行?”“我是不是浪费时间?”“别人都行,为啥我不行?”这些问题像苍蝇一样在脑子里嗡嗡响,挥之不去。

但今天我不想给你打鸡血,说什么“坚持就能成功”,也不想跟你和稀泥,说“慢慢来会好的”。我要说的是:低谷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低谷里,还用错误的方式消耗自己。

先说一个真相:自媒体从来不是“低投入高回报”的捷径,而是“高投入、长期投入、还不一定有回报”的硬仗。 你看到那些月入十万的博主,只看到他们光鲜的视频和轻松的口播,却没看到他们背后熬过的夜、被拒过的合作、改过上百遍的脚本、以及无数次想放弃又咬牙坚持的瞬间。你才做了三个月,数据平平,收入微薄,就开始怀疑自己,这不叫清醒,这叫脆弱。

很多人在低谷期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边做着,一边自我否定。 今天发个视频没爆,就开始怀疑选题;明天接不到商单,就觉得平台不公;后天看到别人涨粉快,又觉得自己天赋不行。于是频繁换赛道、换风格、换人设,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结果呢?内容没沉淀,粉丝没积累,数据没起色,信心越挫越弱。这不是低谷,这是自己把自己往坑里推。

还有一种人,陷入“自我感动式努力”。每天拍八条视频,发五篇图文,以为只要够“勤”,平台就会奖励你。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你发的内容,别人为什么要看?你解决了谁的问题?提供了什么价值?还是只是在重复别人说过八百遍的话?自媒体不是流水线,不是你干得多就一定有回报。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它让你误以为自己很努力,其实只是在原地打转。

更扎心的是,很多人在低谷期,把“收入低”等同于“我不行”。可你得明白,自媒体的变现周期本来就长。从内容积累,到粉丝信任,再到商业转化,少说半年,多则一两年。你才走了一小段路,就要求立刻看到结果,这跟种地第一天就指望收稻子一样荒唐。低谷不是失败的标志,而是筛选器。 它筛掉那些只想赚快钱的人,留下真正愿意深耕、能扛事、有韧性的人。

那到底该怎么度过?不是靠“心态调整”这种虚的,而是靠行动重构。

第一,停掉无效动作,聚焦核心能力。 别再追热点追到发疯,也别天天盯着数据焦虑。花一周时间复盘:你最擅长输出什么内容?你的观众是谁?他们为什么愿意关注你?找到那个“你能做、别人需要、且有差异化”的点,死磕下去。哪怕一个月只出一条高质量内容,也比每天发八条垃圾强。

第二,把“赚钱”拆解成“值钱”。 收入低,是因为你还没“值钱”。值钱不是粉丝多,而是你有没有建立个人影响力,有没有解决特定人群的问题,有没有让品牌愿意为你的推荐买单。先别想能赚多少,先想你能提供什么价值。当你真的能帮人解决问题,钱是顺带的事。

第三,接受低谷是常态,而不是例外。 没有谁是一路高歌猛进的。你看到的“成功博主”,可能上个月还在吃泡面。真正的强者,不是没经历过低谷,而是能在低谷里保持节奏,不崩盘、不自毁、不放弃。你不需要立刻翻身,你只需要比昨天多走一步。

第四,别一个人硬扛。 找到同频的人交流,哪怕只是倾诉,也能减轻心理负担。低谷期最怕的是孤独作战,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惨的人。可实际上,90%的自媒体人都在经历类似的挣扎。你不是不行,你只是还没走到爆发的临界点。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低谷期不是用来“熬”的,是用来“升级”的。 如果你只是咬牙硬撑,那低谷只会消耗你。但如果你把它当成一次系统重构的机会——重新梳理定位、优化内容、打磨能力,那低谷反而是你弯道超车的起点。别把时间浪费在自我怀疑上,多花点精力在“怎么做得更好”上。你不是不行,你只是还没到爆发的时候。

第二,自媒体拼的从来不是天赋,而是“长期主义+情绪稳定”。 有才华的人很多,但能坚持三年、五年,哪怕没收入也持续输出的人,凤毛麟角。你不需要成为最聪明的那个,你只需要成为最能扛的那个。当你在低谷里还能保持输出、保持学习、保持对行业的观察,你就已经赢了大多数人。

所以,别因为现在收入低,就否定自己。你不是不行,你只是还在路上。低谷不是终点,而是让你看清自己、重塑自己的地方。扛过去,不是因为你多厉害,而是因为你没放手。而最终能走到终点的,往往不是天赋最高的,而是那个在黑暗里,还愿意一步一步往前走的人。

别急,你正在路上。
只要还在走,就不算输。

来源:洪生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