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白山下,列车呼啸穿林海;浑江两岸,汽笛声动启新章。9月28日,沈佳高铁沈阳至白山段(以下简称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纵贯辽吉两省的钢铁巨龙,穿越白山黑水,成为激活区域发展潜能、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落子。同时,它的贯通,也宣告了辽宁省14个地市实现
9月28日,沈佳高铁沈阳至白山段(以下简称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网发刘慎库 摄
中国网9月30日讯(记者 唐佳蕾)长白山下,列车呼啸穿林海;浑江两岸,汽笛声动启新章。9月28日,沈佳高铁沈阳至白山段(以下简称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纵贯辽吉两省的钢铁巨龙,穿越白山黑水,成为激活区域发展潜能、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落子。同时,它的贯通,也宣告了辽宁省14个地市实现“市市通高铁”,东北区域发展的时空版图被重新勾勒。
长白山脉打开“南”大门
随着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为东北生态明珠长白山打开了更广阔的“南大门”。长白山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这历史性机遇。
沈白高铁北端与敦白高铁贯通,并在敦化地区连接长珲高铁,进一步缩短了吉林东部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时空距离。长白山站日均开行列车将由14对增加到28对,开行方向将增加延吉、青岛等城市,特别是到沈阳、北京的运行时间分别压缩至1小时53分和4小时33分。
辽吉两省形成高铁环线
沈白高铁开通后,辽吉两省形成首条高铁环线,京哈高铁、长珲高铁、敦白高铁、沈佳高铁沈白段形成一个闭环高铁环线,串联起沈阳市、长春市、敦化市、长白山管委会、白山市、通化市、抚顺市等10座城市。以“沈阳北至沈阳北”环线为例,列车从沈阳北站开出,一路北上通过京哈高铁穿过铁岭达到长春,经长珲高铁前往敦化,经敦白高铁直抵长白山,再通过沈白高铁返回沈阳,实现一“圈”玩转两省精华。
这条独特的省际环线,不仅优化了辽吉两省路网结构,提升了车辆使用效率,更成为资源流动与产业协作的黄金通道。长白山人参、延边泡菜、通化葡萄酒、沈阳装备、长春光电等特色产品得以高效流通,“到站即市场”。冰雪装备制造、寒地技术测试、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借此机遇形成链条,为老工业基地孕育“增量”空间。
通化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冶金建材和旅游产业等,是通化市的支柱产业。然而,因为没有高铁,通化市在城市发展建设和产业升级方面受到一定影响。
2021年,沈佳高铁沈白段投入建设,通化这座因浑江水运而兴起、随着铁路发展而繁荣的工贸城市,也迎来历史的转折点。
据悉,沈白高铁开通运营初期,通化站将开行动车组列车47列,开往青岛、北京、大连等方向。开行的K972/1次、K7386/5次等18趟普速列车也将同高铁列车汇聚通化新站房,让通化市民共同见证中国速度与中国温度的历史交融。
串联七大5A级景区
沈白高铁开通后,辽吉两省形成首条高铁环线,将沈阳故宫、抚顺雷锋纪念馆、通化高句丽遗址、长白山天池、延边朝鲜族风情、吉林雾凇、长春伪满皇宫等七大5A级景区有机串联,形成一条世界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景观带,让“快旅慢游”成为现实。
作为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通化迎来发展机遇。通化是新中国滑雪起源地、滑雪运动的摇篮之一,拥有“冰雪溶泉凇瀑挂”的自然美景。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高句丽文化发源地,也是东北抗联主阵地、“四保临江”主战场、抗美援朝大后方,拥有4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化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依托高铁辐射优势,通化将积极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不断提升通化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响通化旅游品牌。
重构“1、2、3小时生活圈”
沈白高铁是构建区域“1、2、3小时出行圈”重要支撑性项目和民生工程,开通后,缩短了东北与京津冀的时空距离,推动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产业协作加速。将“天辽地宁”和“白山松水”紧密连通,辽宁14个地市实现“市市通高铁”,打破旅长游短瓶颈,促进沿线旅游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这不仅是一条高铁线,更是一条振兴线。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
沈白高铁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通道,为打造辽吉两省东北亚经济圈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窗口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沿线城市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东北亚经贸协作创造有力条件。
项目沿着长白山边缘布线,直达延吉境内长白山站,接入既有敦白高铁,未来将向北延伸至鸡西、佳木斯等地,连通中朝俄边境区域多个城市,穿越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沿线地区边境文化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线路开通对改善边境老区和民族地区交通条件,推动沿线城镇化进程、促进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和乡村振兴等具有重大意义。
风笛长鸣,承载的不仅是大国基建的雄心,更寄托着白山黑水的无限未来。
审核:蔡晓娟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