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直播带货已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重要渠道。然而,“主播同款”这一原本代表品质保证的概念,却正在演变成消费陷阱的代名词。天津消费者董先生在直播间购买“100%纯原汁”白桦树汁,收到的却是含“白桦树浓缩液”的饮料,品牌名也与宣传完全不同。这种“展A发B”现象正在直
□王志高
据《法治日报》报道,当下,直播带货已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重要渠道。然而,“主播同款”这一原本代表品质保证的概念,却正在演变成消费陷阱的代名词。天津消费者董先生在直播间购买“100%纯原汁”白桦树汁,收到的却是含“白桦树浓缩液”的饮料,品牌名也与宣传完全不同。这种“展A发B”现象正在直播电商领域蔓延,严重侵蚀着消费者信任。
直播带货凭借其独特的营销模式获得消费者青睐。通过主播生动的讲解、实物展示和限时优惠,直播间营造出“眼见为实”的沉浸式购物体验。然而,这种强调即时满足的消费模式,恰恰为“货不对板”行为提供了土壤。当主播信誓旦旦承诺“配料只有白桦树原汁”时,消费者往往忽略了关键问题:展示商品与实际发货商品可能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消费心理机制。根据心理学“锚定效应”,人们在做判断时往往会过度依赖最初接收到的信息。在直播购物中,主播展示的“正品”形象成为消费者决策的“锚点”,导致他们容易忽略商品链接中的真实信息。当满怀期待的“主播同款”变成完全不符的“李鬼”产品时,这种心理落差会加剧信任崩塌。
深入分析可见,“展A发B”乱象背后是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商家通过低价采购山寨商品,利用主播信用背书提高销量;主播为高额佣金放松商品审核,甚至进行夸大宣传;电商平台则以“技术中立”为由,对明显违规行为采取消极态度。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乱象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许多正规品牌不得不为山寨产品“背锅”。这种现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对正规品牌商誉造成严重影响。
要有效治理这一乱象,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监管部门应当创新监管方式,运用技术手段对直播间进行实时监测,建立“黑名单”制度,提高违法成本。直播平台必须履行主体责任,通过AI技术实时比对展示商品与发货商品,对违规商家采取严厉措施。品牌方需要加快防伪溯源体系建设,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真伪验证渠道。
对消费者而言,在享受直播购物便利时,也需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主播同款”宣传,面对“超低价”等营销话术要保持警惕,注意保存购物凭证和直播录屏等证据,发现问题时勇于维权。
直播带货行业已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主播同款”本应是品质象征,如今却面临沦为营销噱头的危机。各方必须共同努力,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行业的未来必须建立在诚信经营和品质保障的基础上,只有回归商业本质,建立长期可信的品牌形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持久信任,让直播带货行业行稳致远。否则,再繁华的直播盛宴,终将因信任基石的崩塌而难以为继。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