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抖音一口气掐掉327个算命直播间,我刷到那条公告时,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上周那个穿唐装的大哥在镜头前压低声线:兄弟,你明年有血光,得买串黑曜石挡一挡。
“83岁有坎”这句话,我奶听完直接少吃了半碗饭。
昨天,抖音一口气掐掉327个算命直播间,我刷到那条公告时,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上周那个穿唐装的大哥在镜头前压低声线:兄弟,你明年有血光,得买串黑曜石挡一挡。
我顺手把链接甩给闺蜜,她回我一句:娱乐而已,别当真。
可转头她就下单了,288,包邮开光。
社科院刚出的报告说,十个年轻人里四个算过命,七成嘴硬“我就玩玩”。
我信,因为我也在那七成里。
去年工作黄了,对象跑了,深夜两点,我窝在被窝里点进一个“八字合婚”直播间,主播连我姓都没问准,直接甩一句:你命里带“寡”,32岁才能遇见正缘。
我当场笑出声,可还是截图保存了,谁懂啊,就是图个万一。
后来我才明白,这个“万一”就是生意。
平台新规下来,那些说“泄露天机”会遭报应的主播,全改口叫“心理顾问”了,话术从“你明年有血光”升级成“你最近能量场有点低”,黑曜石换成冥想课,单价从288涨到1280,照样秒空。
我蹲了三个直播间,发现套路一模一样:先吓,再哄,最后限量。
科学点名叫巴纳姆效应,说人脑天生爱对号入座,越模糊越觉得准。
翻译成人话:只要我说得够笼统,你就自动往自己身上套,套中了,你付钱,套不中,我补一句“心诚则灵”,锅还是你的。
我奶不懂巴纳姆,她只认老理。
年初村里来了个白胡子老头,看了她的生辰,留下那句“83岁有坎”,她记了小半年。
真到83岁那年,她血压高了两回,自己把药量加倍,夜里睡觉把拐杖放床头,结果平安无事。
她逢人就说老先生算得真,我提醒她那两年其实才82,她摆摆手:虚岁,懂不懂。
我闭嘴,因为她需要那个坎,有了坎,日子就过得有台阶,一步一步,踏实。
年轻人不一样,我们要的是速效安慰。
失恋了,算一卦,告诉自己“不是我不够好,是缘分未到”;裁员了,问一签,安慰自己“明年转大运”,第二天继续投简历。
玄学成了创可贴,贴完就扔,谁还管准不准。
可创可贴也分三六九等,有人贴2块一张的,有人贴2000一块的,区别只在钱包厚度。
抖音下狠手,是因为有人真把创可贴当手术刀。
我刷到过一个宝妈,孩子咳嗽半个月,主播一句“名字冲了太岁”,她立马花3999买“灵符水”,差点耽误住院。
平台再不管,下一个热搜就是“算命直播间治死小孩”。
线下没人管,线上再松,这行就彻底野了。
说到底,算命不死,只是换壳。
以前摆地摊,后来开网店,现在蹲直播间,下一步估计进元宇宙。
需求在,供给就在,吓一吓,哄一哄,限量一下,几千年屡试不爽。
区别只在于:你信的是台阶,还是创可贴。
我奶83岁那年没过坎,自己把坎填平了。
我32岁也没等到正缘,但学会了先睡觉再投简历。
玄学的尽头,原来都是自理。
来源:冰淇淋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