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月,.su后缀只剩8.2万个,比前年又少了近两成。
“苏联都凉了三十多年,它的域名怎么还在网上蹦跶?
”
昨晚刷到一条冷消息:2024年1月,.su后缀只剩8.2万个,比前年又少了近两成。
我顺手去smartape试注册,页面蹦出红字:护照、地址证明,缺一个都不给过。
那一刻,我真切感到,历史文件突然有了心跳。
第一次听说.su,是零几年挂马站遍地的时候。
当时圈里人把它当法外之地,三美元就能匿名捡一个,绑上流氓下载器,一天跑几十万UV。
后来ICANN年年喊“明年就掐掉”,结果一年拖一年,域名像老房子,拆迁通知贴满墙,就是没人真动手。
去年7月,俄罗斯网信中心接管,实名闸门落下,匿名狂欢结束。
价格跟着卢布汇率起舞,450卢布,折合三十八块,比.ru还贵。
Cloudflare倒挺仗义,30分钟就能把解析播到全球,给这具老骨头装上新关节。
有人把闲置多年的kremlinhack.su翻出来,挂个404页面,标价两千美金,问就是“历史情怀”。
我翻了下后台数据,掉量最猛的不是黑产,而是那些“苏联笑话”收藏站。
制裁一来,欧美广告联盟切支付,流量主直接拔线。
剩下坚挺的,一半在莫斯科做跨境电商,把.su当成“反骨”招牌;一半是中国币圈空投党,图它审核松,白皮书挂上去,割完就跑。
历史遗产,最后成了投机夜壶,味道一言难尽。
ICANN的会议记录里,2030年被反复圈红。
技术人员说协议到期,政治家说象征意义大。
真到那天,是彻底拔插头,还是像.cx一样变成小众彩蛋,没人敢下注。
毕竟,连列宁遗体还在红场躺着,互联网上的苏联幽灵,凭什么不能多飘几年?
我关掉注册页面,把搜到的名字全拉黑。
花三十八块买一张数字悼词,不如给爷爷打个电话,他年轻时真的在莫斯科喝过汽水。
历史留在博物馆就好,别让它在我账单里续费。
来源:刀锋斩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