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光几十亿身家,只为修建抗战博物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6:32 1

摘要:一片片博物馆聚落矗立在川蜀大地上,它们是一个人为国家民族留下的记忆堡垒,也是一个“馆奴”用生命书写的抗战史诗。

一片片博物馆聚落矗立在川蜀大地上,它们是一个人为国家民族留下的记忆堡垒,也是一个“馆奴”用生命书写的抗战史诗。

在成都安仁镇,一座占地500亩的建川博物馆聚落静默地诉说着历史。

这里陈列着1000多万件藏品,包括4800件国家级珍贵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博物馆的主人樊建川,曾是身价亿万的房地产商,却倾尽所有收购抗战文物,只为“让一己之藏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财富”。

樊建川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

他当过知青、扛过枪、教过书、做过官、经过商,最后找到了建造博物馆这一终极使命。

34岁时,他已经担任四川省宜宾市常务副市长。

然而,在1996年,仅仅做了两年副市长后,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官下海。

他解释说,“我这个人爱收藏,喜欢历史,又爱表达,当了官偏偏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说,太痛苦了!”

下海经商后,樊建川的房地产公司一度跻身四川省3000多家地产商的前五名,他的个人资产曾排名福布斯中国300多位。

就在房地产事业蒸蒸日上时,2003年,樊建川又做出了一个让人不解的决定:投资建设博物馆群落。

樊建川的收藏之路始于童年。他5岁迷上收藏,人生的第一件藏品是自己幼儿园的成绩单。

与许多收藏家不同,樊建川专注于收集承载民族记忆的物品。

他收藏从垃圾堆里刨出的印着毛主席语录的脸盆,远赴日本收集二战文物。

1996年,樊建川旅日时购得上千本二战画报《支那事变画报》、《武汉陷难画报》等及上千张日军明信片。

这些资料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真相,于是他发动在日本的线人,集中收购日本文物市场上的抗戰文物。

樊建川说:“与日本人争夺抗戰文物,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05年8月15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建川博物馆聚落部分单馆正式开馆。

这个博物馆聚落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它由多个主题馆组成,分布在500亩的土地上。

博物馆聚落的主题鲜明:“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

在这里,抗战博物馆系列共有2万多平方米,包括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等8个抗战主题馆。

还有“文革”艺术品博物馆系列,民间百年博物馆系列共25个馆。

樊建川创新地采用了博物馆聚落的建筑方式,将景观、建筑和题材融合。

他借用购物超市的概念,科学规划博物馆格局,通过分单元建设博物馆,按照每一个馆45分钟来设置参观时间。

在建川博物馆,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樊建川曾经收藏了一幅《最近实測新南京市详图》,这张地图成为了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证据。

2000年1月,樊建川收藏的这幅地图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当时日本右翼势力在大阪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所谓“检证集会”。

而这幅由日本人控制的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印制的南京地图,清晰地标明了原南京最高法院门口有水塘,为东史郎日记中记录的日军暴行提供了有利证据。

樊建川还曾高价买下一个重达30吨的日军碉堡。

为了把这个庞然大物从天津运到四川,碉堡在天津被大卸19块才重新踏上路途,一路耗资数万元。

如今,这些残块被拼接还原,并在缝隙中栽上灿烂的花草,摆放在博物馆大门口正中最显眼之处。

尽管建造博物馆需要巨额资金,樊建川的生活却异常简朴。

他笑称:“他们都说我是富翁,其实我是‘负翁’,负数的负。我所有的钱,都拿去建博物馆了”。

从2005年成都建川博物馆开馆算起,15年间,樊建川光是给博物馆购买藏品的资金就超过20亿元。在建博物馆上,他从不吝啬。

早在2007年,樊建川与妻子就签署文件,在去世后将自己所有的博物馆及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

熟悉樊建川的人都知道,他对生活要求不高。“出行是高铁二等座,住的都是商务快捷酒店。我的钱都投在博物馆了”。

他认真算起自己的日常开销:“抽烟算是我现在最大的开销,25元一包,一天大概要抽掉100元。我爱吃面,一碗刀削面十几元,穿的短袖是我们博物馆自制的,一件60元”。

建川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2000余万人次,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抗战精神、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樊建川始终承诺低票价开放政策,每年受惠观众150万人次以上。

建川博物馆聚落将众多资源优化整合,汇集多业态文化与服务配套设施,带动了当地文博、文旅、文创产业发展。

在重庆建川博物馆,樊建川将普通游客门票定为50元/人,8个馆一共才50元。

他说:“上午看4个,下午看4个,一天正好看完。算下来,每个馆的门票不到7元,很便宜了”。

如今,樊建川的博物馆版图还在不断扩大。

2017年,他与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合作,共同建造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在21个防空洞里展出4万件文物。

樊建川有一个宏伟的目标——有生之年建造100座博物馆。“如果都建成了,我这辈子就算没白过”。

如今,“建川博物馆系”已经建立了50座各类博物馆,离他的百馆目标越来越近。

65岁的樊建川计划干到75岁就退休,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他早在2007年就写了法律文书,妻子签了字,律师也公证了:将博物馆所有资产捐献给国家。

他说:“博物馆就像我的精神支柱,在工作和生活上给我前行的动力。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围着壮士广场走上两圈就能找到安慰”。

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樊建川依然每天工作到凌晨,早晨六七点就起床。他穿着60元的自制短袖,奔波在各个博物馆建设工地之间。

他说:“别人把自己比作‘房奴’、‘车奴’,我把自己比作‘馆奴’”。

那些沉默的文物,那些被拯救的记忆,终将比任何个人的生命更长久,成为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来源:集美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