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不懂经济的“晴雨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6:26 1

摘要: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工具,如同经济的“月度体检报告”,通过调查企业采购经理的实际经营感受,快速反映经济活动的扩张与收缩态势。其核心判断标准是50%的临界点:高于50%意味着经济活动在扩张,数值越高景气度越强;低于50%则表示活动在收缩

张炳明知道编写

首先通俗解读:两个指数是什么?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工具,如同经济的“月度体检报告”,通过调查企业采购经理的实际经营感受,快速反映经济活动的扩张与收缩态势。其核心判断标准是50%的临界点:高于50%意味着经济活动在扩张,数值越高景气度越强;低于50%则表示活动在收缩,数值越低压力越大。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

专门反映工业生产领域的景气状况,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订单交付的全链条。可以理解为“工厂的活力指数”——当指数高于50%,说明工厂在加班加点生产、订单在增加、供应链运转顺畅,制造业处于增长状态;低于50%则意味着工厂开工不足、订单减少,行业面临下行压力。

该指数由5个核心分类指数构成,分别对应制造业的关键环节:生产指数(反映工厂开工强度)、新订单指数(反映市场需求热度)、原材料库存指数(反映企业备货意愿)、从业人员指数(反映企业用工需求)、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反映供应链效率),这五个维度共同勾勒出制造业的真实运行图景。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PMI)

聚焦服务业和建筑业等非生产领域的经营状况,相当于“实体经济的服务活力计”。服务业涵盖邮政、金融、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建筑业则包括工程施工、装修等领域,这些行业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

与制造业PMI类似,非制造业以商务活动指数为核心指标,辅以新订单、从业人员、价格等指数。由于非制造业的特殊性,其没有统一的“生产指数”,而是用商务活动指数直接反映业务总量变化,同样以50%为扩张与收缩的分界线。

2025年9月两大指数运行实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制造业PMI:接近扩张线,结构分化明显

9月份制造业PMI为49.8% ,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虽仍低于50%的临界点,但已逼近扩张区间,显示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__LINK_ICON]。从具体表现看,呈现“整体回暖、内部分化”的特征。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PMI升至51.0% ,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持续处于扩张区间,表明大型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凸显。中型企业PMI为48.8% ,微降0.1个百分点,景气度基本平稳但仍处收缩状态。值得关注的是小型企业PMI大幅回升1.6个百分点至48.2% ,虽未突破临界点,但景气改善幅度显著,显示小微企业经营压力有所缓解。

从核心分类指数看,生产端表现尤为亮眼:生产指数升至51.9% ,较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近6个月高点,反映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工厂开工率显著提升。供应链效率同步改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 ,连续两个月高于临界点,意味着原材料交货速度加快,物流通畅度提升。

需求端虽未突破扩张线,但改善趋势明确:新订单指数升至49.7%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尤其是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产需两端均保持较高景气度,两个指数均超过54.0%。而木材加工、石油煤炭加工等行业则仍面临产需双弱的压力。

此外,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48.5% 和48.5% ,均较上月上升0.5-0.6个百分点,显示企业原材料库存降幅收窄,用工需求有所回升,但尚未进入扩张区间,反映企业对需求复苏的信心仍在培育中。从行业结构看,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表现突出,PMI分别达到51.9% 、51.6% 和50.6% ,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成为拉动行业回暖的核心动力;而高耗能行业PMI降至47.5% ,延续收缩态势,显示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非制造业PMI:持平临界点,行业冷暖不均

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 ,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刚好处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业务总量总体保持稳定,但增长动能有所减弱。服务业与建筑业呈现不同运行态势。

服务业方面,商务活动指数为50.1% ,虽继续处于扩张区间,但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显示服务业增长放缓。行业分化尤为显著: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60.0%以上,处于高位景气区间,反映物流通信、金融等基础性服务行业运行活跃;而受暑期效应消退影响,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接触性消费行业指数跌至临界点以下,需求回落明显。从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3% ,今年以来始终保持在55.0%以上,表明企业对长期发展仍持乐观态度。

建筑业呈现“景气回升、需求待振”的特点:商务活动指数为49.3%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小幅改善。尽管业务总量仍处收缩区间,但企业信心有所增强,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2.4% ,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不过需求端仍显乏力,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仅为42.2% ,虽较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但仍处于低位,显示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价格与用工维度则呈现压力: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降至49.0% ,销售价格指数跌至47.3% ,均低于临界点,表明企业成本与营收两端均面临压力。从业人员指数下降0.6个百分点至45.0% ,其中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大幅下降3.9个百分点至39.7% ,显示非制造业用工需求有所收缩,就业压力值得关注。

三、指数背后的经济信号

综合两大指数表现,9月份我国经济呈现“制造业回暖提速、非制造业企稳承压”的格局。制造业虽未突破扩张线,但生产、需求、预期均呈改善态势,尤其是大型企业和高端制造领域的引领作用,为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非制造业虽持平临界点,但服务业内部分化、建筑业需求不足等问题凸显,反映经济复苏仍不均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综合PMI产出指数升至50.6%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__LINK_ICON]。这意味着尽管存在结构分化,但经济总体复苏的趋势未变。未来需重点关注中小企业需求端的持续改善,以及消费类服务业的复苏动能培育,推动经济实现均衡、稳定增长。

来源:强论资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