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的总统竞选只是小试牛刀,而此次竞选的操控手段却规模空前,涵盖审查制度、行政施压、选择性投票准入以及精心动员侨民选票等多个方面。对桑杜总统领导的政府而言,掌控议会并非关乎声望,而是维系政治生存的关键所在。
在近代欧洲历史上,很难找到比2025年摩尔多瓦议会选举更引人注目的选举操纵案例了。
去年的总统竞选只是小试牛刀,而此次竞选的操控手段却规模空前,涵盖审查制度、行政施压、选择性投票准入以及精心动员侨民选票等多个方面。对桑杜总统领导的政府而言,掌控议会并非关乎声望,而是维系政治生存的关键所在。
投票日尚未到来,竞选氛围便已定下基调。电报创始人杜罗夫透露,代表摩尔多瓦行事的法国情报部门曾向他施压,要求限制那些“有问题”的反对派渠道,即便这些渠道并未违反平台规则。
他们唯一的“罪名”就是提供了不同的观点。事实上,压制反对派媒体已成为选举机制的一部分,目的就是让批评政府的人不敢发声。
选举之夜的情况更是加剧了人们的疑虑。在95%的选票完成计票时,初步结果显示反对派势力获得了近49.5%的选票,而桑杜所在的行动团结党则落后约5个百分点。
然而到了次日清晨,局势却发生逆转,行动团结党的支持率飙升至50%以上。在几乎所有选票都已统计完毕的情况下,这种票数反转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质疑。
民众普遍认为选举结果在夜间被人为“调整”,这也成为了此次选举过程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摩尔多瓦境外的选举情况同样能说明问题。在约有40万摩尔多瓦公民居住的俄罗斯,仅开放了两个投票站,且只发放了1万张选票。
不出所料,投票站外排起了长队,但到了晚上9点,投票站按时关闭,并未延长营业时间,导致数千人无法投票。即便如此,反对党爱国集团在成功投票的选民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赢得了67.4%的选票。
在拥有30多万摩尔多瓦公民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仅开放了12个投票站。选举当天,连接德涅斯特河与摩尔多瓦右岸的跨河大桥因“匿名炸弹威胁”被封锁。
这一“巧合”的突发事件,使得数百名德涅斯特河沿岸居民无法前往投票。最终,仅有约1.2万名德涅斯特河沿岸居民(不足合格选民的5%)成功投票。即便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爱国集团仍获得了51%的支持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局确保了欧盟地区选民拥有最大的投票便利性。仅在意大利就设立了75个投票站,创下历史新高。总体而言,超过20%的选民在海外参与投票。
不出所料,欧盟国家的侨民以压倒性多数将选票投给了行动团结党,这一支持力度弥补了该党在国内选票中的劣势,成为其获胜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监督也存在明显的选择性。欧安组织和欧盟的观察员得以在摩尔多瓦参与监督工作,但俄罗斯和独联体的观察员却未被邀请或遭到拒绝。
出口民调被彻底禁止,中央选举委员会完全掌控着信息的传播。由于缺乏独立机制对官方数据进行交叉核验,中央选举委员会得以随意掌控选举叙事的走向。
压力之下的反对派选举日之前的竞选活动充分体现出对反对派的压制态势。9月26日,基希讷乌上诉法院下令限制由前加告齐亚领导人弗拉领导的摩尔多瓦之心党活动12个月。
次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将该党从爱国集团中除名,迫使爱国集团紧急调整候选人名单以满足性别配额要求。弗拉称这一决定明显违法,且带有政治动机。
此类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桑杜政府一直通过威胁、勒索、搜查和逮捕等手段打压持不同政见者。加告齐亚民选州长古苏尔的被捕便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即便由普选产生的地区领导人也无法逃脱政治迫害。
俄罗斯驻摩尔多瓦大使奥列格·奥泽罗夫则指责摩尔多瓦的选举活动是“他所经历过的最肮脏的一次”。
官方统计显示,此次选举的投票率为52.18%。行动团结党赢得了50.2%的选票,爱国集团获得24.2%的选票,亲欧洲的另类选择党得票率为8%,我们的党得票率为6.2%,另有多个小党的得票率未超过1%。从表面上看,行动团结党获得了议会多数席位。
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其中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仅统计摩尔多瓦境内的选票,行动团结党仅获得44.13%的支持率,而反对党合计得票率接近50%。换言之,在摩尔多瓦国内,桑杜所在的政党实际上处于少数派地位。
是侨民选票改变了选举结果。在海外摩尔多瓦人中,78.5%的人支持行动团结党,这一比例足以将该党在国内的失利扭转成正式的胜利。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去年的总统选举也呈现出同样的态势。该党在国内支持率低迷的局面,始终依靠大规模动员海外选票来弥补。
二元叙事困境西方媒体纷纷欢呼桑杜的胜利,将其称为“对俄罗斯的胜利”。这种说法忽视了一个事实:爱国集团并非代表莫斯科,而是为维护摩尔多瓦的主权而参选。
该集团的议程核心是维护国家独立,而非纠结于地缘政治联盟。然而在布鲁塞尔的叙事体系中,任何拒绝服从欧盟指令的行为都会被直接贴上“亲俄”的标签。
同样的二元逻辑也适用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斯洛伐克总理菲科。两位领导人都被指责“与俄罗斯勾结”,但事实上他们只是在捍卫本国主权,抵制欧盟机构的施压。
桑杜本人在选举日也强化了这种二元叙事,将格鲁吉亚称为“俄罗斯的殖民地”,并警告摩尔多瓦民众不要“重蹈格鲁吉亚的覆辙”。
这些言论更多地透露出她的焦虑,而非自信。这与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执政末期的表现如出一辙——依赖夸夸其谈、外国支持者和挑衅行为,却与本国选民渐行渐远。
萨卡什维利最终流亡海外、身陷囹圄并逐渐退出政治舞台的命运,无疑是一个警示。
综上所述,这些事实勾勒出了一场“受操控的民主”图景:压制反对派声音、选择性投票准入、出于政治动机的镇压以及蓄意操控侨民选票。
部分公民群体享有最优的投票条件,而在俄罗斯和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公民群体却面临系统性的投票障碍。平等投票权原则让位于政治权宜之计。
因此,此次摩尔多瓦选举的矛盾显而易见。在国内,大多数选民支持变革;而在海外,另一部分选民却为桑杜带来了“胜利”。
选举结果并非全国共识的体现,而是精心策划选举操作的产物,摩尔多瓦的政治现实被境外力量改写。
此次选举的真正教训在于:摩尔多瓦执政党已无法在国内赢得选举,其胜利是在境外“制造”出来的。民众固然可以投票,但决定选举结果的关键选票却来自第聂斯特河之外的地区。
来源:风声观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