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指尖最后一次精准压合水晶头,看着测试仪上跳动的绿色指示灯连成一片时,我知道,那些在实训车间里与线缆为伴的日夜,终于有了最响亮的回响。”来自吉林的参赛选手邓东硕,获得了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铜牌。站在领奖台上,21岁的邓东硕脸上写满自豪。这块铜牌
“当指尖最后一次精准压合水晶头,看着测试仪上跳动的绿色指示灯连成一片时,我知道,那些在实训车间里与线缆为伴的日夜,终于有了最响亮的回响。”来自吉林的参赛选手邓东硕,获得了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铜牌。站在领奖台上,21岁的邓东硕脸上写满自豪。这块铜牌,无疑是对他当年坚定选择学习技能的丰厚回报。
我读初中时,常去邻居王师傅家看他修网线。几根线一接,电脑就能上网,那时的我特别仰慕王师傅。初中毕业,我没有选择考高中,直接报考了技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网络布线是课程内容之一,爸妈对我的选择不是很理解。
刚接触信息网络布线时,我以为不过是理线、插水晶头等的简单重复。可第一次实操,我的操作处处是问题:线缆歪歪扭扭、接口接触不良、误差远超标准。师傅说:“线怎么走、模块怎么装,都得卡着毫米来,一点不能马虎。”我这才懂,这门手艺里藏着大学问。
从那以后,我基本上泡在了实训车间。吉林的冬夜特别冷,车间没暖气,我裹着厚外套,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为了练熟水晶头制作,每天重复剥线、排序、压合,手指被线缆磨出茧子,虎口酸得握不住钳子。有次为攻克“光纤熔接”难点,我连续一周每天只睡4小时,反复研究熔接机参数,观察熔接火花,直到把熔接损耗控制在0.02分贝以内。这个数字,至今刻在我脑海里。
练习很累,但我乐此不疲,因为喜欢。最难忘的是省赛前夕的模拟考核。当时我因为紧张,布线时错接了一根网线,导致这条链路不通。看着计时器,我额头开始冒冷汗,耳边突然响起教练的话:“布线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定心活,越急越容易出错。”我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按平时训练步骤逐一排查,终于在最后3分钟找到问题并修正。那次经历让我明白,技能比拼拼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心态和抗压能力。
2024年,我从技校毕业,进入吉林省理工技师学院当授课老师,既教学生,自己也坚持学习、练习,不断提升技能。半年前,我进入冲刺国赛的集训队,继续精进那些练了无数次的动作。
当站在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赛场,面对全国顶尖选手时,我并不紧张,从容应战。手里的工具、网线,都是陪我练了无数次的“老朋友”。我像平时训练那样捋线、装模块、熔光纤,过去的抗干扰训练、攻克难题的经历,此刻全派上了用场,赛场仿佛成了学校里熟悉的训练场。
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获奖名单上时,我心潮澎湃,只想第一时间回家告诉爸妈,也告诉所有曾怀疑过我的人:这个被很多人认为不起眼的技能,让我站上了国赛的领奖台,还能为我带来更好的薪酬待遇。
常有人问我,后悔没读高中吗?我总说,我喜欢网络布线这门技能,靠自己喜欢的手艺挣钱,过上想要的生活,这是一件很酷的事。
(民生周刊记者徐英子采访整理)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0期、9月29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歆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