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建部2023年示范文本就挂在官网,免费下载,一页纸把水电点位、违约赔偿、增项上限写得明明白白。
“35%的装修投诉卡在合同上,可还有人把几十万直接塞进陌生师傅口袋。”
住建部2023年示范文本就挂在官网,免费下载,一页纸把水电点位、违约赔偿、增项上限写得明明白白。
有人嫌麻烦,结果半夜被敲门加钱,一块瓷砖多收80块,哭到平台客服,客服甩出一句“你们自己没写清楚”。
平台不是慈善机构,它要交易量,不是替你擦泪。
土巴兔、齐家网把信用分刷得花里胡哨,分数高的师傅照样被投诉“现场换人”,平台把差评折叠在第二页,你看得见算我输。
AI匹配再快,也改不了人性:谁给回扣,系统就把谁排在前面,算法只认利润,不认你家的墙歪不歪。
58同城、小红书、抖音同城群,看起来接地气,实际是水军新战场。
2023年《消费者装修行为调研》里,短视频推荐师傅的纠纷率高出平台均值11个百分点。
视频里铲墙动作潇洒,评论区一片“靠谱”,点进去头像,三天前还在卖洗发水。
有人被“邻居”拉进微信群,群里30人,29个是托,天天发同款工地照片,地址换着写,手机号同一串。
你以为是邻里互助,其实是精准围猎,先报低价锁单,开工后现场打印新报价,不签字就停工,水泥沙子堆在你客厅,耗的就是你等不起。
品牌公司官网推出的“工地直播”听起来高级,镜头架在客厅,24小时对着空墙,真需要看的水电开槽、闭水试验,镜头一律仰拍天花板。
欧派、索菲亚合作施工队,合同里埋着“材料升级”条款,原价橱柜送的是颗粒板,想换多层板,每米加价680,换不换随你,反正定金不退。
第三方监理装小蜜一次收费两千,报告写得工整,可师傅一句“我不认”就撂挑子,监理只能站在边上拍照,没有执法权,最后调解还是让你再掏一半人工。
有人算过账:按进度付款,水电结束付30%,泥木结束付30%,竣工付10%,手里留30%尾款,师傅跑路最大损失控制在三成。
可现实中,60%业主在材料进场前就付掉60%,原因只有一句“他说没钱买料”。
你把材料款直接打给建材商,师傅拿回扣的财路断了,他当场翻脸,说你不信任他。
平台资金托管看似安全,土巴兔把这笔钱存在合作银行,银行给平台年化4%理财收益,平台再给师傅“授信额度”,等于拿你的钱做无本生意,拖你十天工期,它赚十天利息,你还不能催,一催就“流程审核”。
合同写“闭口价”,有人高兴签字,没注意后面小字“不含税、不含物业押金、不含电梯保护费”,竣工单上多出两千多,师傅掏出计算器,按得飞快,告诉你“行业规矩”。
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写得清楚,增项纠纷里,72%来自“闭口合同”附加页,小字行距1.5倍,老年人不戴老花镜根本看不清。
住建部示范文本第3.2条写着“任何增项需甲乙双方书面确认,未经确认乙方不得施工”,复印出来拍在桌上,比吵架有用。
短视频里,砸墙测试空鼓,声音清脆,博主喊“这手艺绝了”。
视频外,同一块墙被砸了三次,拍完再糊上,灰浆里掺洗衣粉,保证不起砂,三天后鼓包,博主早换城市。
你以为学到避坑绝招,其实替人家刷完流量,评论区里“求联系方式”的,一半是机器人,一半是同伙小号。
平台算法一看互动高,自动推上热搜,真师傅反而被挤到50页后,理由很简单:不会拍视频,不会写剧本,只会干活,没流量就饿死。
2024年,AI信用画像把师傅的履约率、差评率、法院执行记录全拉通,数据摆在面前,有人还是选最低报价。
系统提示“该工人近一年被强制执行3次”,他装没看见,因为比别人便宜五千。
开工后,法院查封账号,师傅没钱买砖,工地停摆,业主群里哭诉,别人甩给他一张截图:系统早就提醒,你省了五千,现在多花五万。
平台不背锅,数据公开,你非要闭眼跳,怪不了别人。
有人问我,到底哪个平台靠谱。
我回:把合同范本打印好、按进度留尾款、工地自己盯、增项不签字,哪个平台都靠谱;做不到,用航天级AI也白搭。
钱在你卡里,你才是甲方,钱出去了,你只剩表情包。
“省五千的代价是五万,这账你算清了吗?”
来源:梦然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