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经常慢跑的癌症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这些变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6:22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8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成阿姨今年61岁,五年前经历了一场人生巨变——确诊乳腺癌。那段时间,她情绪低落、体力下降,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力气。可谁也没想到,退休后的她开始了规律慢跑,三年下来,复查结果一直稳定,精神状态也比从前好了不少。

医生说,这样的变化并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适度、科学的慢跑运动,正在悄悄改变癌症患者的身体状态

但慢跑到底能带来哪些具体变化?它是否对所有癌症患者都适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抗癌辅助力”。

癌症一旦确诊,很多患者第一反应是“卧床休息”,担心运动会加重病情。但事实恰恰相反。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科孙燕院士早在公开讲座中就指出:科学运动,已被证实能够降低癌症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存时间。

其中,慢跑是一种强度适中、可控性高、适合多数患者的运动方式。它不像快跑那样对关节冲击大,也不像力量训练那样要求技巧。只要掌握节奏,慢跑几乎人人可行。

第一,免疫力悄悄增强了

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恢复慢。而慢跑,能刺激淋巴系统活跃,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

2023年《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刊文指出: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乳腺癌患者,其NK细胞活性平均提升12%以上。

这意味着,身体自我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在变强,癌细胞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第二,情绪和睡眠变得更稳定

癌症治疗不仅是身体的战斗,更是心理的拉锯。焦虑、失眠、抑郁,是很多患者绕不过去的坎。

但一项由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开展的临床观察发现:规律慢跑的癌症患者,焦虑评分(HAD)平均下降了15%,睡眠质量评分明显改善。

慢跑时,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快乐激素”。它能缓解压力,改善情绪,让患者更有力量面对治疗。

第三,代谢能力被重新“激活”

癌症治疗常伴随激素水平紊乱、代谢异常,例如体重增加、血糖波动、脂肪肝等现象。

而慢跑,作为全身性的有氧运动,能有效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加快脂肪代谢,平衡雌激素水平。

这对乳腺癌、肠癌等与代谢密切相关的癌症尤为重要。身体代谢一旦恢复平稳,复发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不过,医生也提醒:癌症患者慢跑不是“一跑了之”,有些常见误区必须注意。

误区一:治疗期间不能运动

实际上,绝大多数癌症治疗期间都可以进行适度运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哪怕是化疗期间,也可以进行短时间、低强度的慢跑或快走。当然,具体节奏需由主治医生评估后制定。

误区二:越跑越好,强度越大越有效

慢跑的关键在于“适度”。过度运动反而会引发免疫抑制,加重疲劳综合征,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国家癌症中心建议:每周累计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最为合适。

误区三:只关注运动,忽略饮食与睡眠

慢跑只是癌症康复的一环。只有配合均衡饮食、良好作息、定期复查,才能真正建立起身体的“防护网”。

虽然慢跑适合多数人,但医生也指出,有些患者更能从中受益:

· 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代谢型癌症患者,慢跑可改善激素和代谢环境;

· 体力恢复期、术后康复期患者,慢跑有助于心肺功能恢复;

· 出现轻度癌因性疲乏的患者,慢跑能改善疲劳感,提升生活质量。

当然,对于骨转移、贫血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特殊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改为快步走、拉伸等更温和方式。

很多人以为,“运动”对癌症来说可有可无。但越来越多临床证据表明:慢跑,不仅能让身体更强健,也让战胜癌症的信念更坚定。

正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一项总结所说:

“运动是癌症康复中唯一能同时改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非药物干预手段。”

它不会替代治疗,但能增加治疗效果,让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

成阿姨现在慢跑三公里已经不在话下。她说,跑着跑着,心情就亮了,身体也轻了。虽然癌症还在复查的阴影下,但她觉得,自己已经赢了一大半。

[1]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3年第30卷第4期
[2]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患者运动指南(2022年版)》
[3]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公开课《运动与癌症康复》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Mr.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