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察右后旗检察院联合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走进第二小学学前教育中心开展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讲解活动。法治副校长许珂以认识“獬豸”为趣味切入点,用儿童化语言将检察院职能转化为“正义小卫士”的故事,让抽象的司法概念变得生动易懂;随后通过讲解“如何辨别变质食品”等实用知识,将
察右后旗检察院
近日,察右后旗检察院未检工作人员走进学校,开展了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系列法治宣讲活动。
察右后旗检察院联合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走进第二小学学前教育中心开展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讲解活动。法治副校长许珂以认识“獬豸”为趣味切入点,用儿童化语言将检察院职能转化为“正义小卫士”的故事,让抽象的司法概念变得生动易懂;随后通过讲解“如何辨别变质食品”等实用知识,将安全理念植入幼儿心中;最后,全体幼儿共同传唱《食品安全歌谣》,在朗朗上口的韵律中加深知识记忆,让食品安全意识“声”入童心。随后,检察人员以“责任+法律+案例”为核心,对幼儿园教职工开展法律培训。许珂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责任与风险点;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同步发放《食品药品安全进学校》宣传册,从日常管理、食材溯源、卫生规范等方面补充专业知识,为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实操指南”。
在第二小学的法治宣讲课堂中,检察人员刘亚男围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展开宣讲,通过情景演绎聚焦校园场景精准解读关键条款:明确禁止生产经营“三无食品”。通过要求食品经营者定期清理过期变质食品、学校食堂须持“食品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需持健康证上岗等,让法律要求更具象可感。同时,鼓励学生争做小小监督员,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检察人员通过提问、发放小礼品等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强化孩子们对食品安全的独特理解和深刻记忆。
未检工作人员柳鹏霞走进职业中学学前教育中心,通过播放动画短片、展示有趣的图片引入食品安全主题,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垃圾食品、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等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孩子们不吃任何变质的食物。随后,检察人员以小游戏、趣味问答等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辨别食物好坏、如何养成健康饮食好习惯,现场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参与,在寓教于乐中认识了食品安全,掌握了辨别安全食品的小技巧,提升了食品安全意识。课程结束后,检察人员以校园食堂餐饮安全为切入点,对教师、食堂从业人员开展了食品安全法相关法律知识讲解,重点介绍了幼儿园主体责任、具体法定义务、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及法律后果,并结合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深刻阐述了保障食品安全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意义,警示了校园食堂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呼吁大家共同筑牢校园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
在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学前教育中心,法治副校长陈晓雪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课。未检工作人员通过趣味讲解、互动问答和角色扮演等环节让孩子们牢记“不吃陌生人的零食”“不跟陌生人走”“找不到家人要找警察叔叔帮忙”等重要知识,帮助孩子们树立了安全意识。除了身体保护,课程还涵盖了防走失、防拐骗、食品安全等内容,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轻松氛围中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凉城县检察院
为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提升广大师生自我保护和防范不法侵害的认知能力,凉城县检察院积极行动,副检察长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进入天成乡中心校开展“检察护航进校园”活动,致力于织密未成年人防性侵的“安全网”。
入校开展活动时,正值孩子们进行课间操活动,为了让孩子们熟悉“北疆蒙芽·晨曦未检”团队成员,以便之后防性侵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团队成员融入课间操中,与孩子们共同锻炼。操场上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让未检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守护这片童真的心。
课间操结束后,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亲切问候、友好互动。法治副校长为孩子们讲述防性侵知识并发放了《防范性侵勇敢说不》的宣传手册,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插图形式,为孩子们讲解了什么是性侵害,以及遇到性侵害时该怎么保护自己,并着重介绍了关于性侵害认识的误区。孩子们在了解相关知识后与未检团队成员积极互动,询问遇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未检团队成员为其一一解答。
活动尾声,未检团队成员为孩子们送上精心准备的书包及笔袋等礼品,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司法保护的温暖,也希望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积极寻求法律救助,各方共同织密未成年人防性侵““安全网”,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化德县检察院
9月28日,化德县检察院法治副校长等四名检察人员走进化德县第二幼儿园,成功举办了一场以“防拐骗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法治教育课。
活动现场,检察人员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精心准备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孩子们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趣味故事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了“什么是陌生人、幼儿园孩子被骗的常见手段、如何识别可疑行为、遇到危险情况如何求助”等基本安全知识。检察人员重点教育孩子们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礼物、不跟随陌生人离开,记住家庭住址和家长的电话等实用技能,引导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重要的安全知识。
9月29日,化德县检察院走进县第三小学,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以预防校园霸凌为主题的法治宣传课。
讲座开始,检察官以“什么是校园霸凌”的问题切入,迅速聚焦同学们的注意力。讲解系统梳理了霸凌的多元表现形式,如推搡、殴打等身体霸凌,取绰号、辱骂、散布谣言等言语霸凌,以及孤立、排挤等社交霸凌,让同学们对校园霸凌有了清晰的认识。随后,检察官深入剖析霸凌成因,指出部分学生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同理心、家庭教育引导不当或渴望通过欺凌博取关注等心理,走上错误道路;同时着重强调危害——不仅给被霸凌者带来身体痛苦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创伤,还会扭曲霸凌者价值观,助长霸凌气焰,情节严重者需承担法律责任的严重后果。
为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检察官还设计了情景互动环节。通过真实事件改编的案例,为同学们剖析了霸凌易发原因、地点、后果等内容,并围绕“看到同学被欺负如何应对”“遇到危险该怎么做”等场景引导讨论。检察官告诉同学们:面对霸凌时要保持镇定,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一定要勇敢揭发霸凌行为,第一时间向父母、老师等信任的成年人求助,详细说明情况,由父母或老师等人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后续处理。
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检察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