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屏街道创新“135”劳务组织化输出模式 精准架设群众就业增收“幸福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6:04 1

摘要:钟屏街道在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中,聚焦破解搬迁群众就业难题,探索形成了一套以“一个核心牵引、三级联动协同、五措并举输出”为特色的“135”劳务组织化输出模式。通过系统整合资源、精准对接供需、优化服务保障,有效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稳定增收的资本,让被誉

钟屏街道在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中,聚焦破解搬迁群众就业难题,探索形成了一套以“一个核心牵引、三级联动协同、五措并举输出”为特色的“135”劳务组织化输出模式。通过系统整合资源、精准对接供需、优化服务保障,有效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稳定增收的资本,让被誉为“幸福快车”的劳务输出专车驰骋在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大道上。

强化“一个核心牵引”,把稳组织化输出“方向盘”

街道始终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劳务组织化输出的核心驱动力。在实践中构建起“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街道党工委统揽全局,负责政策制定、资源协调与平台搭建;各社区党组织具体落实,成为组织动员、摸排对接的坚强堡垒;一批有经验、有威望的党员骨干则活跃在输出一线,担任“劳务带头人”,负责技术传授、现场管理与诉求沟通,确保了输出过程有序、高效、可靠。

健全“三级联动协同”,激活组织化输出“引擎力”

为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街道建立了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街道、社区、党员带头人三级联动机制。

街道统筹,搭建输出主平台:街道发挥“总枢纽”作用,主动对接县内外农业基地、帮扶车间及各类企业,批量获取用工需求;统一协调运输资源,与客运公司合作锁定“幸福快车”运力;整合区域信息,推动劳动力与岗位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

社区落地,打通输出微循环:各社区扮演“一线指挥部”角色。社区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带领队伍深入摸排劳动力底数、技能及意愿,建立精准台账。他们负责宣传发动、人员组织、信息核实与报名筛选,确保“人岗相适”,并将有组织、成规模的劳务队伍稳定输送至用工单位。

党员带头,保障输出高质量:从群众中产生的党员“劳务带头人”,是组织化输出的“神经末梢”。他们带领务工小组完成具体生产任务,进行手把手技能指导,及时反馈并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输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市场信誉。

优化“五措并举输出”,铺就组织化输出“快车道”

围绕劳务组织化输出的全过程,街道精准实施五大关键举措,确保群众“出得去、稳得住、挣到钱、无牵挂”。

精准化摸排与动态管理:对辖区劳动力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分级管理,针对“绿灯”(稳定就业)、“黄灯”(就业不稳定)、“红灯”(有能力未就业)不同状态,提供差异化帮扶。精准梳理周边产业基地的用工规律和岗位需求,特别是季节性、灵活性岗位,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有效对接。

系统化输送与“幸福快车”覆盖:开通多条“钟屏街道劳务输出专车”线路,即“幸福快车”,实现“晨接暮送、定点往返”的标准化运输服务。随车工作人员提供全程跟车服务,兼任信息员、协调员,提前对接次日用工需求,使“幸福快车”成为移动的、可信赖的劳务招聘平台。

多元化岗位开发与基地建设: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不仅限于农业基地,还大力引进和发展草莓分拣、电子装配、农产品加工、直播带货等各类帮扶车间和就业项目,提供超过1000个多元化岗位,满足不同年龄、技能和就业时段群众的务工需求。

人性化服务与“幸福驿站”支撑:为降低远距离务工群众的通勤成本,盘活利用务工点周边闲置资源,建设具备住宿、餐饮等基本功能的“幸福驿站”或“务工驿站”,解决往返奔波之苦,让群众能够更加安心、稳定地务工增收。

全程化保障与后顾之忧化解:创新设立“管护驿站”、“爱心托管班”等,为需照顾老人、孩子的家庭提供日间照料和课后服务,有效释放家庭劳动力。同时,通过励志教育、典型宣传、就业奖补等方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社区氛围。

通过“135”劳务组织化输出模式的深入实践,钟屏街道与周边产业基地合作已带动2000余名群众实现常态化务工。其中,木城社区“幸福快车”已实现常态化运行,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增收120余万元。街道层面“一盘棋”统筹劳务输出,截至目前已组织化输出劳动力6000余人次。“幸福快车”不仅成为连接群众与市场的牢固纽带,其品牌效应也吸引了更多用工单位慕名而来,形成了劳务输出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一模式为破解类似地区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钟屏方案”。车轮滚滚,载着的是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是对更加美好未来的坚定奔赴。

通讯员:尹蓉、丁明

来源:曲靖珠江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