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当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小泉进次郎站在自民党总裁选举的舞台上,掷地有声地抛出“5年之内,我要让日本国民的平均年收入增长100万日元”的这一承诺时,早就形同一潭死水的日本的舆论场上,还是激起了声浪巨大的争议。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短短5年,就能让平均工资上涨100万,小泉进次郎的竞选目标,日本人为什么不买账?
在日本政坛,世袭政治从来不是新鲜事。
但当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小泉进次郎站在自民党总裁选举的舞台上,掷地有声地抛出“5年之内,我要让日本国民的平均年收入增长100万日元”的这一承诺时,早就形同一潭死水的日本的舆论场上,还是激起了声浪巨大的争议。
小泉提出的这个竞选目标,本该是一剂强心针。对于一个已经经历了失落的40年,且眼看着就要迎来失落的50年,在通缩的泥潭中挣扎已久的高度内卷型社会而言,年均20万日元的薪资增长目标,听起来怎么着都像是久旱逢甘霖。
然而,与预期中的欢呼雀跃截然相反,日本社会报以小泉的却是铺天盖地的嘲讽、质疑,以及近乎刻薄的不信任。
加薪有什么不好的?这颗被小泉寄予了厚望的王炸,为什么刚出手就成了哑弹?这背后的原因,恐怕要远比一个简单的竞选口号复杂得多。
“这个家伙,好像完全不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呢。”
在小泉拍出“力争在5年之内给全体日本国民加薪100万日元”的保票之后,这条在日本雅虎上获得高赞的留言,道出了许多日本人的微妙心声。
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每个打工人的工资,本质上都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企业盈利能力决定的。政府无法像给公务员加薪一样,直接命令私营企业给员工涨工资。
小泉是日本的国会议员,还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儿子,他的吃穿用度,几乎都和日本的普罗大众不沾边。一个靠从国库领工资的世袭议员,声称自己要为广大日本社畜谋福利、涨工资,这话无论怎么听都显得缺乏说服力。
在日本的普通人看来,像小泉这样一个从未在民间企业打过工,也从未为薪资烦恼过的政治精英,是无论如何都很难真正理解日本的中小企业主在盈亏线上挣扎的艰难,以及日本的工薪阶层在看到微薄的薪资单时的苦涩心情的。
不光日本的普罗大众满腹牢骚,在日本的经济学家看来,小泉竞选口号里的硬伤更是硬到连多一看都要硌眼睛的程度,尤其是“平均工资”(平均賃金)里的“平均”二字。
在日本这样一个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社会里,“平均工资”的上涨,完全可以由少数高收入群体的薪资暴涨所驱动,而大多数普通人的收入则可能是停滞不前的,甚至是不升反降的。
被长期的经济困顿折磨已久的日本人,对于这套数字游戏背后的小把戏可谓是知根知底。他们清楚地知道,占日本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如此激进的加薪成本。如果小泉上台强行推动,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会沦为一场劫贫济富的闹剧。
大企业通过迎合政府的涨薪政策赢得了来自官方的赞誉,然后通过向下游分包商压价、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到头来,为小泉的“仁政”买单的,还是那些日本的普通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员工。
虽然小泉给他的目标定了个很高的调子,但配套的具体实施方案却一直模糊不清。尽管有“国内投资135兆日元”“废除汽油暂定税率”等一系列所谓的周边政策打底,但对于最为核心的“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日本人的年均工资增长100万”,小泉却始终都拿不出一张清晰可信的路线图。
小泉这种“只管画饼不管烙”的做法,让广大日本民众不由得回想起了一些不好的回忆,比如过去的老牌日本政客们一贯的选举套路。用一位日本网民的话说:“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之前,各路候选人一天能把这种口号喊上五遍,可一旦当选了,可能连一周都想不起来一次了。”
比起对口惠而实不至的担心,更令日本人对小泉感到失望的是,就在他高喊“倾听国民声音”的同时,小泉的竞选阵营却被日本老牌媒体《周刊文春》爆出了一则重磅丑闻:为了给自己助威助选,小泉不惜暗中雇佣网络水军、在网络直播中公然伪造支持他竞选言论的虚假留言。
一个需要靠花钱来制造“民意”的候选人,他口中所谓的“承诺”,又能有多少可信度呢?
除了小泉本人的屡出昏招之外,真正将他的竞选承诺彻底压垮的,恐怕还得数日本社会在过去十年来不断积累的、根深蒂固的政治不信任感。
对于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崩溃后“失落的四十年”的几代日本人来说,政客们在选举前画出的大饼,他们早已见得太多,也失望了太多。
早到曾经田中角荣的“日本列岛改造论”,晚到后来安倍晋三的“安倍经济学”,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宏伟蓝图从未间断,但普通日本国民的实际感受,却是薪资停滞、前路黯淡。
安倍经济学
这种长期期望与眼下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日本选民早就形成了一套强大的防骗机制。他们对任何过于美好的承诺都保持着高度警惕,同时,也对任何缺乏细节的政策都抱以深深地怀疑。
甚至,就算小泉真的在当上首相之后兑现了自己的竞选承诺,在2030年将日本的人均收入提高100万日元。精于算计的日本人也还是会和他斤斤计较:即使名义工资真的上涨了100万,那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更高的所得税率、健康保险费和年金扣除又该怎么说呢?要是把这些苛捐杂税全都算上,实际到手的可支配收入是不是会不增反降呢?
这种深入骨髓的谨小慎微,可以说是日本社会在长期经济困顿中形成的某种集体心理防御机制。你可以说它不科学,但你无法否认它存在的合理性。
事实上,在这场舆论风暴背后,其实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博弈。小泉进次郎作为自民党内颇具代表性的改革派人物,急需一个响亮的口号来凝聚支持,和其他候选人区别开来。在高市早苗、林芳正和河野太郎等实力派对手的环伺下,“加薪百万”无疑是一个相当能吸引眼球的承诺。
但吸引眼球归吸引眼球,画出来的饼再漂亮,吃不到嘴里也是虚的。小泉的这套“贷款加薪”策略在日本当前的政治土壤中明显水土不服。经历了太多失望的日本选民,他们要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愿景,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方案。
不可否认,在经历了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的连续挫败后,如今的自民党急需一个能够重振士气、吸引中间选民的旗帜性人物。年纪轻、形象好、同时还挂着小泉家族这块政治金字招牌的小泉进次郎,自然而然就被寄予厚望。
也正因此,当小泉的核心竞选承诺遭遇如此强烈的舆论反弹之时,不仅他个人的政治前途被迫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折射出了自民党与日本主流民意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
然而,颇具黑色幽默气息的是,即便小泉进次郎的竞选表演都已经蹩脚到这个份上了,但他的民调支持率,却依然是眼下那么多位自民党总裁候选人当中最高的。
把话说得更直白点:小泉进次郎就是接替石破茂上位、成为下一任日本首相的最有力人选。
无论日本民众对于他的竞选承诺是否买账,也无论他的资历在日本政坛上是否能够服众。
来源:沉思的托克维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