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市井、坚守初心 抗美援朝老兵骆舒程的家国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5:40 1

摘要:国庆前夕,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一家卷烟零售店的热闹景象引得路人驻足。悬挂彩旗、打扫店面、张贴对联、摆放鲜花......每年这个时候,“齐乐先锋队”志愿者总要上门“拜访”店主骆舒程——今年93岁的他是抗美援朝老兵。

国庆前夕,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一家卷烟零售店的热闹景象引得路人驻足。悬挂彩旗、打扫店面、张贴对联、摆放鲜花......每年这个时候,“齐乐先锋队”志愿者总要上门“拜访”店主骆舒程——今年93岁的他是抗美援朝老兵。

“齐乐先锋队”来自眉山市丹棱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此行除了3名退伍军人“老朋友”,还增添了3名“00后小年轻”。这既是一次节日慰问,更是一堂“行走的党课”、一次跨越时代的红色传承。

上甘岭的“不悔誓言”

“齐乐先锋队”志愿者听骆舒程讲抗战故事。王雅竹摄

“当年,饿着肚子打仗,就为了现在你们这些娃娃吃饱穿暖哦!”骆舒程看着眼前和他参军之初年龄相仿的“00后”们,十分感慨。

满怀敬意的青年志愿者“缠”着“骆爷爷”多讲讲“上甘岭”的故事。

1951年,年仅20岁的骆舒程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成为朝鲜战场上甘岭虎岩山阵地的一名文化教员。“头上滴水,脚下淹水,敌机每天轰炸几十次。”回忆起战时的场景,骆舒程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在阴冷的坑道里,年纪不大的他既是负责输送炮火的“运输兵”,又当起了教战友们读书识字的“小老师”。

“当时条件有限,就用炮弹壳当粉笔,坑道壁当黑板。”骆舒程翻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这些都是我抄录的战地见闻与经典语录。”

“齐乐先锋队”志愿者帮骆舒程清理杂物。王雅竹摄

炮火间隙,骆舒程又成了一名“音乐家”,组织战友们唱战歌、编快板,“炮弹越炸,嗓门越要亮!”

1953年,骆舒程光荣入党,次年因战时在开展文化教学、组织文体活动、鼓舞队伍士气等方面贡献显著被授予三等功。问及在战场上面对炮火,是否想过退缩,骆舒程坚定地摇摇头:“身后是祖国,一步都不能退!”

平凡中的“初心坚守”

1963年,骆舒程转业回到家乡丹棱,随后在沼气办工作。他将“功勋”深藏心底,从头学习新知识,不断钻研,通过技术研发,成功将仅能使用15年的沼气池寿命延长到至少30年。

“在部队就喜欢钻研,要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多作贡献。”退休后,他在齐乐镇老街开了一家电器修理铺,坚持只收取成本价,随后又将隔间清理出来售卖烟、酒和油盐等。

骆舒程在工作台修理零件。王雅竹摄

32年来,小店稳价修理、诚信经营,骆舒程用“手艺”惠及邻里、以赤诚坚守初心。

“我经历过苦日子,知道生活不易,能帮一把是一把。”骆舒程小店墙上那面“光荣之家”牌匾,见证着这名老党员的不变初心。

“烟火里”的“红色讲台”

随着政府部门走访慰问、媒体记者采访报道、志愿队伍拜访学习的次数增加,街坊邻居才知道,眼前这个平凡的“骆大爷”原来是抗美援朝老兵,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的英雄。

如今,93岁高龄的骆舒程仍然坚持每天读报,保持抄录习惯,一本本笔记本倾注着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骆舒程回忆战友故事。王雅竹摄

长辈有风骨,家风有传承。四世同堂的“骆家”,11人里有5个党员。以优良家风带实干作风,每个“骆家人”都在各自的岗位尽心尽责、贡献力量:有的耕耘教育事业,有的从事药物研究,有的投身航天科研……长子骆志勤家庭被评为眉山市首届“书香之家”、丹棱县文明家庭,次子骆志平家庭被评为峨眉山市学习型家庭,成为当地传承优良家风学习榜样。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齐乐先锋队”的志愿者走进小店“听党课”,接受“国”与“家”的生动教育。市井小店成了“红色讲台”,曾经的“小骆老师”成了“九旬讲师”,讲过去保卫“大家”安宁、未来守护“小家”幸福的故事。

电视里播放着《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骆舒程抚摸相册,似乎在对战友说:“瞧,守一方店面,就是守护太平盛世的烟火气,这烟火气里有咱中国的模样!”(杨雪艺、刘景、陈慧芳、刘世强)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