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金昌,秋意渐浓,却挡不住校企合作的热潮。9月29日下午,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议室内,金昌市湖南商会的企业家们带着对人才的渴求而来,学院老师们怀着对产教融合的期待相聚,金昌市工商联为这场“双向奔赴”搭起桥梁,共同书写金昌市产教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九月的金昌,秋意渐浓,却挡不住校企合作的热潮。9月29日下午,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议室内,金昌市湖南商会的企业家们带着对人才的渴求而来,学院老师们怀着对产教融合的期待相聚,金昌市工商联为这场“双向奔赴”搭起桥梁,共同书写金昌市产教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校企交流座谈会现场
“这是我们学院的实训车间,学生们在这里能学到最贴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会前,学院宣传片的画面在屏幕上播放,从办学特色到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成果到未来发展规划,一个个细节让湖南商会的企业家们频频点头。
作为扎根金昌、服务地方的职业院校,多年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围绕有色冶金、新能源等本地支柱产业深耕细作,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早已成为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瑜的话语里满是期待:“这次和湖南商会合作,就是要让教育链紧紧对接产业链,让学生从‘校园’到‘职场’无缝衔接,既解企业燃眉之急,也让职业教育更有生命力。”
“我们商会的企业,现在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候!”洽谈会上,金昌市湖南商会会长、金昌神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福祥的发言,道出了企业家们的共同心声。他手里的企业名录上,新材料研发、新能源应用、工业气体制造、建筑劳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一字排开,而“人才缺口”“技术瓶颈”等字眼,是不少企业负责人私下交流时的高频词。
“之前就听说学院培养的学生实操能力强,这次深入了解后更加确定,我们需要的人才,这里能培养!”李福祥的语气里满是笃定,“合作后,我们不仅能拿到稳定的‘人才订单’,还能参与到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中,校企资源互补,这是双赢的好事!”
最让人振奋的,当属洽谈会的核心环节。当双方代表共同在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上郑重签下名字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份协议,敲定了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技术难题联合研发等多项合作内容。紧接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企业科学研究院”两块牌匾亮相,这意味着校企合作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
△双方共同为“企业科学研究院”揭牌
“以后学生不用等毕业,在实训基地就能接触企业真实项目。企业遇到技术难题,也能借助研究院的智力支持攻关!”刘瑜的话,说出了双方的共同心愿。在她看来,这次合作不仅是产教融合的深化,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按岗育才’不是口号,有了企业导师参与教学,有了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才能成为企业用得上、留得住、能发展的好苗子。”
会议室的一角,3名来自湖南的新生代表悄悄红了眼眶。当市工商联、湖南商会和学院领导将助学金递到他们手中时,其中一名男生表示:“离家这么远,没想到能收到家乡企业的关怀。这份助学金,不仅帮家里减轻了负担,更让我们觉得在金昌有了‘娘家人’。”他坚定地说:“以后一定好好学技术,毕业留在金昌,为这里的发展出份力!”
△金昌市工商联、金昌市湖南商会与学院领导共同为3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湖南籍新生发放助学金
温情之外,还有智力的碰撞。金昌市湖南商会秘书长、甘肃迪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聂湘华,将一本烫金的企业顾问聘书送到了学院副教授王崇国手中。这不仅是对王崇国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校企智力资源共享的新尝试——让院校的“智慧”,成为企业发展的“引擎”。
记者:文星乃 李萌莉(实习)
编辑:许菲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来源:金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