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大国小工匠”青少年技能体验活动推出“走进校园”系列活动,聚焦世赛新增赛项,围绕人工智能、轨道车辆与无人机系统三大领域,以“1场大师讲堂+2场技能体验活动”的形式,走进大国小工匠青少年技能实践联盟
9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大国小工匠”青少年技能体验活动推出“走进校园”系列活动,聚焦世赛新增赛项,围绕人工智能、轨道车辆与无人机系统三大领域,以“1场大师讲堂+2场技能体验活动”的形式,走进大国小工匠青少年技能实践联盟校,为青少年送上新学期的“技能第一课”。
大师讲堂:对话人工智能,破浪AI时代9月26日,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全校20余个班级、1000余名六年级青少年在现场与线上共同聆听了一场来自人工智能领域业内大咖的讲座。
从图灵测试的奠基,到ChatGPT掀起的AI热潮,七十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充满突破与惊喜。本次“大国小工匠”大师讲堂特邀模驭人工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李泽涵,以“AI寒纪元:技术奇点与范式转移”为主题,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层层剖析。
李泽涵老师从AI波浪式的发展说起,结合生动案例展示了AIGC领域涌现的新生与惊艳的成果,深入阐释了其如同“寒武纪大爆发”般的迅猛发展态势,并就AI通用技术的奇点问题展开探讨。
在讲堂的互动环节中,青少年们脑洞大开,围绕“人类如何与AI机器人协同发展”等问题踊跃提问,彰显了“Z世代”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热情与求知渴望。
此次大师讲堂不仅激发了青少年与前沿技术对话的思维能力,也助力引导并构建其在科技浪潮中对成长方向的锚定及核心素养的储备。
轨交工程师:地心纵横,“驶”入城市动脉承载万千乘客日常出行的“城市动脉”究竟有着怎样一幅精密的网络?9月28日下午,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44名青少年走进申通地铁龙阳路实训基地,身临其境地探索了中国轨交技术的创新密码。
活动伊始,青少年便从“实战场景”中拉开了解“魔都地铁”的序幕——在上海第一列地铁的1:1全仿真模拟驾驶舱内,推动操纵杆,感受从起步、穿越站点与隧道、到进站停靠所需的精准操作,第一视角体验地铁驾驶严谨的人工标准与先进的自动化技术。
在基地的模拟地铁控制中心、仿真模拟沙盘系统、模拟站台、轨道车辆技术项目集训基地等参观与实践体验中,青少年近距离了解了纵横交错的上海地铁线路如何维持井然有序的安全运行;观察了地铁如何根据信号提示进行行驶、变道与折返动作;实操了站台突发事件检测与处理系统,触达上海城市交通动脉运行背后的技能肌理。
同时,轨道车辆技术也是明年上海世赛的新增赛项,本次轨道车辆工程师也让青少年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世赛、将赛场技能转化为生活应用认知。
从航拍到物流,从农业到救援,无人机已逐渐从前沿科技产品走进与日常息息相关的场景,并开辟出“低空经济”的智慧生活赛道;而“无人机系统”项目也将进入明年上海世赛的赛项。
9月28日,42名上海市民办迅行中学的青少年,在上海无人机产业协会联合创始人、上海市虹口虹安应急救援保障中心主任孟元的带领下,化身无人机飞控工程师,体验了“起飞”的快乐。
孟元主任从无人机的起源及其基础知识原理切入,结合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青少年直观理解无人机科技与“低空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当下需求。
在其后的实操环节,青少年对照图纸分组协作,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了无人机的结构逻辑,亲自完成一架无人机的组装。
试飞环节更是掀起了体验活动的现场小高潮,看着自己亲手制成的无人机成功起飞,现场欢呼声连连。这场体验不仅让大家过了一把“飞手瘾”,更在他们心中播下逐梦云端的种子。“特别有意思,以后我还想了解更多的无人机技术!”现场青少年在体验后表示。
“大国小工匠”公共实训基地青少年技能体验项目是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由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办的面向本市青少年公益开放的职业技能认知、体验、交流活动,是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开放系列活动之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自2018年起,上海人社部门围绕本市新技能、新职业的发展方向,整合调用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训与师资资源,定制开发一系列适合青少年多元化学习体验互动的技能项目,以技能体验日、技能夏(冬)令营、大师讲堂、技能研学等方式,面向全市公开招募青少年积极参与,旨在让青少年通过了解一个职业,深入一门技艺,体验一种文化,感受到技能的魅力,触摸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将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种子根植到青少年成长基因中。“大国小工匠”自2018年举办至今,已累积举办百余场各类技能体验活动,惠及本市近百家学校的20余万青少年。
来源:周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