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殷殷嘱托,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林草重点工作发展的根本保障,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充分发挥先锋引领、战斗堡垒重大作用,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近年来,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殷殷嘱托,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林草重点工作发展的根本保障,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充分发挥先锋引领、战斗堡垒重大作用,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实践成果,绘就了一幅生态治理绽新颜的美丽画卷。
绿色生态屏障 李军 摄
党建引领筑屏障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生态屏障。建立“党组统筹、党支部联动、党员示范”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一盘棋”推进格局,充分发挥党员在生态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监管。2025年,依托“三北”六期工程、社会公益造林,民勤县启动实施青土湖生态屏障守卫、环绿洲锁边林带建设、绿洲内部提质增效、甘蒙边界重点风沙口联防联治及生态用水保障等五大工程。对白土井区域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及封沙育林草方式实施综合治理,完成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区域锁边林草带建设,实施工程固沙5.5万亩、人工造林5.5万亩、封沙育林草1万亩,全面完成环绿洲锁边林带“最后一公里”集中攻坚,实现了环绿洲锁边林草带全链条闭环围合,建成一条总长380公里、总面积215万亩、宽1——20公里不等,以杨树、沙枣等乔木为骨架,以梭梭、沙拐枣等灌木为厚度的乔灌草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构建起捍卫民勤绿洲生态安全的立体防护体系。截至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61万亩,其中压沙造林130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8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
绿色生态屏障 李军 摄
牢记使命勇担当
鲜明树立“生态报国”导向,将“三北”工程建设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党员干部执行力的“试金石”。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将党建工作与全县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紧密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参与防沙治沙、植树造林、退化林草修复等工程建设。通过设立党员示范林、党员先锋岗,激励党员在全县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中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党员们不仅带头完成植树任务,还积极传授植树技术和养护知识,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荒漠化综合防治的积极性,通过植树造林,区域内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有力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2025年,完成人工造林13.13万亩、工程固沙13.16万亩、封沙育林草4.31万亩、退化林修复14.09万亩、草原综合治理24.3万亩。
绿色生态屏障 李军 摄
生态治理惠民生
产业领航,激活沙区发展潜能。林草基层党组织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将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生态保护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在林草生产、林下经济发展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发展特色林草产业,成立了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带头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着力构建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拓展沙葱、锁阳等特色沙生作物种植带,探索发展沙米、沙芥等沙产业,发展肉苁蓉、锁阳、甘草等沙生药材和绿色食品基地11万亩以上,工程压沙吸纳群众务工100万人次,发放劳务报酬1.8亿元。同时,通过党建联盟与企业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下一步,民勤县林草工作将继续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道路,发动党员干部投身林业产业“主战场”,按照“东拓阵地、西筑堡垒、南护水源、北锁风口、中保绿洲”治理思路,认真实施“五大工程”,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打好两大沙漠民勤阻击战,为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贡献“民勤智慧”。(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供图供稿)(记者:卢武林)
来源:民勤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