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开气象,秋水作文章——吴广自撰联篆书近作赏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15:28 1

摘要:吴广,当代青年学者,金石书画家,作家,诗人。字一庵,号泥古丁、无法墨家、一寸心十门艺百家饭千万亿生。湖南湘阴人,别署再云轩,赐号四全斋(刘炳森),擅诗书画印,偶作歌曲赋,喜经史子集。先后毕业和结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天津美术学院

【艺术简介】

吴广,当代青年学者,金石书画家,作家,诗人。字一庵,号泥古丁、无法墨家、一寸心十门艺百家饭千万亿生。湖南湘阴人,别署再云轩,赐号四全斋(刘炳森),擅诗书画印,偶作歌曲赋,喜经史子集。先后毕业和结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天津美术学院,师从启功、蔚园老人、马萧萧、刘炳森、文怀沙、晓河、林凡、李存葆、刘大为、朱向前、雍文华、田黎明、李孝萱。艺术界称其为:当代一位精通诗书画印“四全”的学者型艺术家,当代中国新词牌、新曲牌、新成语、新辞条的开创者、实践者。

曾发表各类艺术作品数千件,共四百余万文字行世,作品四十多次入选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作协、书协、美协等主办的大赛并获奖,是中宣部暨国家七部委同一大赛中,获得文学金奖和美术铜奖两个不同奖项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著有《吴广艺术》(书画集)、《军旅行吟》(诗词联集)、《守望香江》(现代诗)、《闲言碎语——再云轩撰篆刻闲文集》(吴广自创成语、辞条)、《联墨生辉——吴广五体书曾国藩联》、《纸上芭蕾——吴广自撰诗词联墨》(书法集)、《吴广人物画作品精选》(四开人物画册)、《词曲新调——吴广自创词牌曲牌百阙解析》、《画锦沉吟》(诗词集)等专著多部公开发行。

吴广作品先后被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文化部、故宫、军博、基金会、慈善会、残疾人协会等几十个国家、地区和社会、文化机构收藏。多次被评为“自学成才标兵”、“学雷锋标兵”、“深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七次、集体三等功三次,三次荣获八一奖章,三次分别被授予“百佳十杰”青年军人、“文化之星”荣誉称号和“广东省文艺志愿者先进称号”。

吴广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全国公安文联美协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

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

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创作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吴广诗书画印艺术馆总执事

岭南诗书画印艺术研究所所长

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诗联委员会主任

广东公安文联副秘书长

广东公安美协常务理事

深圳警察书画院院长

深圳宝安公安文联副主席

深圳市宝安区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山水画基地签约画家

《96′中国人物年鉴》撰稿

《管锄非艺术研究》名誉主编

《当代书画艺术界名录》编委

“爱国防”读书爱心大使

中国梦·助残梦帮扶残疾人创就业活动组委会“公益艺术顾问”

《笔破万家门庭自立 心存一道物理相通》188×23cm×2 2025年

诗心铸画境 金石映文魂

——论当代学者型画家吴广的艺术世界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能将诗、书、画、印熔于一炉且各有建树者寥寥无几。吴广以其横跨文学与视觉艺术的综合素养,在喧嚣的艺术生态中开辟出一方兼具传统深度与时代精神的天地。这位来自湖南湘阴的学者型画家,历经乡土磨砺、军旅淬炼与市井沉浮,将生命体验注入笔墨方寸,形成了"诗为魂、书为骨、画为形、印为证"的独特艺术体系,成为当代文人画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典范。

《法镜高悬长借山光澄浩气 春风又度每将月色洗尘心》178×43cm×2 2025年

乡土与军旅:艺术生命的双重淬炼

艺术的根系始终深植于生命体验的土壤,吴广的艺术基因早在湘阴的乡野岁月中便已埋下。"湘阴是我丢胞衣罐子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整整二十年平淡而不平凡的岁月",这片洞庭湖畔的土地赋予他的不仅是"稻穗般屈曲而沉甸"的生命底色,更培养了他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感知。十二岁自学诗词楹联,十六岁辍学后在耕种养殖之余苦习书画篆刻,少年时期的吴广已然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痴迷。即便在拾掇破烂、挑运土方的窘迫生计中,他仍坚持在海棠村隔墙偷习素描色彩,与聂南溪、颜家龙等先生书信问学,在史穆、易润芝等前辈的唱和中汲取养分,这份在困顿中不灭的执着,成为其艺术生涯的精神原点。

《德作圆心能为半径 廉为戒尺勤作坐标》200×34cm×2 2025年

二十三年的军旅生涯构成了吴广艺术生命的重要转折。在十六年的军营岁月里,他将文学与艺术创作融入军旅文化建设,在小说、散文、戏剧、诗歌、书画、篆刻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打造了"或许永远无人超越的军营文化高度"。1994年,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得林凡等名师亲授,艺术视野得以极大拓展。毕业前夕举办的《香港回归吴广诗书画作品展》巡回展,标志着其艺术风格的初步成熟。这段经历不仅让他获得"南国杰出青年军人"等诸多荣誉,更锤炼出其作品中潜藏的雄浑气度与精神张力,为日后的创作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花下索诗和香入梦 竹边漫步摇翠沾衣》188×23cm×2 2025年

十余次调京机会的错失,最终促使吴广毅然转业重返社会。这种从体制内到市井间的身份转换,虽带来"荒芜的世界、疼痛的心理",却也让他得以用更纯粹的视角重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乡土的温润、军旅的刚健与市井的沧桑,共同熔铸成他作品中复杂而深邃的情感内核,使其笔墨既有文人的清雅,亦有行者的坚韧。

《回头要到头颅抬起 识我从知我者算来》230×34cm×2 2025年

诗书画印:文人画传统的当代复兴

在中国艺术史上,"诗书画印一体"是文人画的核心特质,而吴广无疑是这一传统在当代的坚定践行者与创新者。恩师林凡先生对其"诗第一、画第二、印第三、书第四"的评价,精准概括了其艺术体系的内在逻辑——文学修养始终是其绘画创作的灵魂所在。三十年来,他创作的诗词曲联已收入四十多部专著辞书,自创词牌200多个,新成语和辞句3000多条,这些文学创作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绘画形成了有机共生的关系。

《从有字间漫求真谛 于无声处乍听惊雷》188×23cm×2 2025年

吴广的书法艺术构成了其绘画的笔墨根基。他从欧阳询《九成宫碑》、《张猛龙碑》入手,后专攻《张迁碑》、《好大王碑》与《书谱》,尤在隶书上用功最勤,形成了"六分隶,二分篆,一分魏碑,一分行草"的独特面貌。这种金石味浓郁的书风,使其线条兼具力度与韵味,无论是山水画中的勾勒皴擦,还是人物画中的衣纹流转,都透着书法的笔法意趣。更为可贵的是,他的书法创作始终以自作诗词为内容,从兰亭奖参评作品到日常应酬之作,皆拒绝抄录他人文字,这种"我书我心"的坚守,正是文人书法精神的当代延续。

《今夜君同披胆饮 明朝谁与放怀吟》230×34cm×2 2025年

在绘画领域,吴广展现出横跨多题材的创作实力,正如林凡先生所言:"荷花可传,山水可立,人物可琢"。其荷花系列堪称情感与笔墨的完美融合,既不同于齐白石的笨拙直白,也异于潘天寿的精致乖巧,更区别于张大千的富丽艳俗,以"隐约朦胧"的意境传递"和气、清廉、洁白"的精神追求。泼墨泼彩的技法中,笔力雄健洒脱,色彩沉着清丽,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用色观念,为中国画介质创新提供了新个案。《春风引》中的芭蕉八哥,则以水墨的浓淡疏密构建出"交响乐般的节奏感",将岭南风光与禅意哲思融入尺幅之间,尽显"天人合一"的美学追求。

《常住小楼谈诗论剑 更销残酒借月抒怀》200×34cm×2 2025年

山水画创作中,吴广对两宋山水观进行了创造性转化。2017年创作的《走在前列》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将"气吞万象的胸怀"注入丘壑林泉,在雄浑大气的画风中再现了传统山水的"神气、骨法、幽秀、朗逸"。画中题诗"流红淌绿意无穷,都付东风事业中",既是对春光的咏叹,更是对时代精神的艺术诠释。而《溪山行旅》系列则巧妙借用范宽经典山水为背景,配以自创词牌诗词,使宋人宫廷画风与现代审美意趣相得益彰,赋予传统题材新的视野与格局。

《仰俯行停平心论道 诗书印美意延年》188×23cm×2 2025年

人物画是吴广近年着力最深的领域,尤其是《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系列》创作,堪称其"立体杂项工程"的代表。这一系列涵盖先秦至当代百余位文化名人,从屈原、曾国藩到袁隆平,横跨政治、军事、科技、艺术等诸多领域。他以"以形写神"的传统技法,精准捕捉人物的精神特质:曾国藩的安详、蔡元培的清远、曹雪芹的冷峻、吴昌硕的深邃,皆通过灵动的笔墨跃然纸上。每件作品均配以自作诗、书、印与辞条,构成"五个一工程"的完整体系,使人物形象在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中获得立体呈现。《九死不悔——屈原》等作品,更以史诗般的笔触,实现了历史叙事与艺术审美的高度统一。

《新得庭前栽树法 喜闻窗外读书声》180×32cm×2 2025年

篆刻作为吴广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展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他耗时多年撰写的《闲言碎语——再云轩篆刻闲文集》,打破了现代人抄录古人经典的陋习,以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创文字填补了"我国有印鉴几千年以来无原创著述和个人专著的空白"。那些配文的篆刻作品,刀法与文辞互为表里,成为其艺术思想的物质载体,彰显出"金石文字臣能为"之外的独立精神。

《墙角红梅真院士 堂前翠竹好家风》180×32cm×2 2025年

文化坚守与媒介创新:当代艺术的破界探索

在"艺术泛滥、大师遍地"的时代,吴广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文化自觉。他深刻指出,真正的艺术"不是单项体力脑力运动,也不是技术技巧问题,而是一项系统文化工程"。这种认知使其始终将文化修养置于技法之上,拒绝沦为"不能题签作跋的画家"或"抄录唐诗宋词的书法家"。在他看来,"没有诗性和诗意的艺术家,那仅仅是一具艺术的僵尸",这种对艺术本质的坚守,使其在市场化的艺术生态中保持了可贵的独立性。

《千古文章肝胆里 百年孤独有无间》230×34cm×2 2025年

吴广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理念层面,更延伸至媒介与形式的探索。他与湖南兴龙公司合作创作的彩釉艺术玻璃作品《能量》,将玻璃的通透性、高温釉彩的永久性与数码打印的灵活性相结合,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上获得"国艺杯"金奖,并以50万元价格被藏家收藏。这种将绘画艺术与工业技术相融合的尝试,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誉为"工业和艺术的美妙结合",展现了传统艺术在当代媒介中的无限可能。此外,他在景德镇探索的陶瓷油画创作,更被业内预判为"将来景德镇一大焦点",其跨界创新的勇气可见一斑。

《书坛少有张癫子 天下太多王右军》180×32cm 2025年

作为中宣部暨国家七部委同一大赛中唯一获得文学金奖和美术铜奖的纪录保持者,吴广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获得"百佳十杰"青年军人、"文化之星"等荣誉称号,作品四十余次入选国家级大赛并获奖,全国多处风景名胜都留有其墨迹。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他三十年如一日"在中国文化长路上的跋涉、求索与殉道",是对"深入传统、沉入生活"艺术理念的坚定践行。

《春风开气象 秋水作文章》178×43cm×2 2025年

结语:文人画传统的当代回响

从湘阴乡野的自学少年,到军旅文苑的创作先锋,再到当代画坛的学者型大家,吴广的艺术之路始终与文化传承的使命紧密相连。他以诗心涵养画境,以书法锤炼笔墨,以篆刻印证风骨,不仅完整继承了文人画"诗书画印一体"的核心传统,更通过题材拓展与媒介创新,为这一传统注入了时代活力。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屈原的家国情怀、曾国藩的济世胸襟,也能感受到洞庭荷花的清逸、岭南芭蕉的生机,更能体悟到一位当代艺术家对文化根脉的深刻认同。

《开卷挑灯如面圣 澄怀味象似游天》178×43cm×2 2025年

吴广曾戏谑自己是"半路出家的野和尚",却始终以"漫求雄视古今、神会圣贤"的雄心前行。这种在谦卑与自信之间的张力,正是其艺术魅力的来源。当许多艺术家在技术与市场的迷宫中迷失方向时,他用"五个一工程"的创作实践证明:艺术的高度终究取决于文化的深度。在这个需要文化自信的时代,吴广的艺术实践无疑为传统文脉的当代延续提供了宝贵范式,其"诗心铸画境,金石映文魂"的艺术追求,必将在中国画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春秋二字挑灯读 忠义一心自汉传》178×43cm×2 2025年

《司马文章难再续 右军书法已疯传》178×43cm 2025年

来源:精品书画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