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老两口相继离世,留下两套房加百万存款,却没一个直系亲属 —— 这对丁克夫妻的遗产分配,直接把 “无后家庭财产留给谁” 的难题摆上了台面。更扎心的是,生前疼爱的侄子忙着抢房,邻居却翻出老人日记:“想把钱捐给流浪动物救助站”,这哪是分遗产,分明是在扯 “人情与
上海老两口相继离世,留下两套房加百万存款,却没一个直系亲属 —— 这对丁克夫妻的遗产分配,直接把 “无后家庭财产留给谁” 的难题摆上了台面。更扎心的是,生前疼爱的侄子忙着抢房,邻居却翻出老人日记:“想把钱捐给流浪动物救助站”,这哪是分遗产,分明是在扯 “人情与心愿” 的脸皮。
先把这事儿捋明白:68 岁的张阿姨和 70 岁的李叔,结婚四十多年没要孩子,退休后一起养花喂猫,去年底李叔突发心梗走了,今年初张阿姨也跟着没了。老两口名下一套徐汇区的老房子,一套松江的电梯房,还有银行里 120 多万存款,全是两人一辈子攒下的。没等殡仪馆的火灭透,李叔的侄子就拿着户口本找上门,说自己是 “唯一亲属”,遗产该归他,转头就把老房子里的猫全扔了,还把老人的日记当废纸扔垃圾桶 —— 要不是邻居捡回来,谁知道老两口早写了遗嘱草稿,想把一半财产捐给常去的流浪动物站,另一半留给帮过他们的钟点工。
这侄子的理直气壮才叫离谱:“没儿没女,财产不就该给侄子?” 可法律早把规矩摆那了 ——《民法典》里写得明明白白,没有配偶、子女、父母的,遗产先给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侄子外甥得等这些人都没了才能分。更别说老两口有遗嘱草稿,就算没公证,只要能证明是亲笔写的,效力比 “法定继承” 还大。可现在倒好,侄子先把房子换了锁,还放话 “谁敢抢就告谁”,把老人的心愿踩得稀碎。
更戳心的是,这不是个案。北京去年也有对丁克夫妻离世,留下 80 万存款和一套房,弟弟和妹妹为了分财产打了三年官司,最后法院判两人平分,可老人生前明明说过 “想捐给母校设奖学金”;杭州还有位丁克阿姨,临终前让闺蜜帮着捐遗产,结果侄子拿着 “赡养过老人” 的证据闹到法院,硬是分走了三成财产。这些事看着是钱的事,其实是把丁克群体的 “身后隐忧” 扒得干干净净 —— 年轻时敢选 “不生孩子”,老了却没算明白 “财产给谁” 的账。
有人说丁克就该早立遗嘱,可哪那么容易?南京那位做律师的丁克大姐,改了五次遗嘱:先是想给闺蜜,怕闺蜜子女有意见;又想捐公益,怕机构吞钱;最后干脆写 “谁送我走后事,财产给谁”。还有人说 “没孩子就该把钱给亲戚”,可上海这对老两口的侄子,平时逢年过节才来一次,老人住院都没露过面,凭啥拿全部遗产?
现在第一批丁克夫妻陆续到了 “身后事” 的年纪,他们一辈子没为孩子操心,临了却要为财产揪心。不是说亲戚不能分,也不是说捐公益就高尚,关键是 “自己的钱,得自己说了算”。可现实是,多少丁克老人要么没立遗嘱,要么遗嘱没公证,要么轻信亲戚的 “甜言蜜语”,最后财产落不到想给的人手里。
这事儿哪是分遗产,是给所有丁克群体敲警钟:选丁克是自己的活法,可 “身后财产规划” 得比普通人更上心。别等走了才让侄子抢房、亲戚翻脸,把一辈子的积蓄变成一场闹剧。毕竟钱是自己挣的,心愿也得自己守住 —— 要么早立公证遗嘱,要么找靠谱的人托底,别让 “没孩子” 变成 “财产没人管” 的坑。
说到底,丁克夫妻的遗产之争,争的不是房子和钱,是 “人走后,自己的心意能不能算数”。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那 “一辈子为自己活” 的底气,最后可能真就成了笑话。
来源:涛哥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