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8日至29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展“三边三好”系列主题活动,设置主旨报告、主题研讨和交流、主题展示、实践教学、无人机秀、非遗活动进校园和乡村振兴农特产品校园展等多种活动形式,让理论教育从文本走向实践,切实融入师生学习与生活中。
9月28日至29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展“三边三好”系列主题活动,设置主旨报告、主题研讨和交流、主题展示、实践教学、无人机秀、非遗活动进校园和乡村振兴农特产品校园展等多种活动形式,让理论教育从文本走向实践,切实融入师生学习与生活中。
28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暨“三边三好”系列“大思政课”主题培训活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施勇,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丽梅出席活动并致辞,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杨明艳主持活动。
施勇指出,“手拉手”共建活动和“三边三好”系列大思政课主题培训,是加强交流协作,共筑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希望各兄弟单位以“手拉手”深化“肩并肩”,在共建共享中凝聚育人合力,形成先进带后进、携手共进步的良好局面;以学思践悟拓展大课堂,在实践探索中提升育人实效,切实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时效性;以主题培训赋能引路人,在强师优教中夯实育人根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张丽梅提出“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核心,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及针对性;二是坚持以特色化发展为抓手,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品牌;三是坚持以一体化发展为路径,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全方位协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真正把思政课程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高度上来。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黄长义教授,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吴珏教授分别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名师大讲堂’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与创新”为题,围绕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作主旨发言;共建单位教师代表分别围绕推动边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作思政课改革创新经验交流发言;基层干部、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接力开讲,以亲身经历践行“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三好”嘱托,为在场师生展示了爱国守边基层干部和青少年学子的行动与担当。
在无人机秀活动中,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无人机专业师生助力“三边三好”系列“大思政课”主题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现场,千架无人机同步升空,打造出美轮美奂的灯光秀,赢得现场阵阵惊叹。此次无人机秀不仅是一场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更是“大思政课”创新形式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思政教育与实践创新的紧密结合。
29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和“乡村振兴农特产品帮扶校园展”活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阮凤斌出席活动,党委副书记、校长刘艳红出席活动并致辞。
刘艳红指出,创新设置乡村振兴农特产品帮扶校园展与“青年助农直播”,是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赋能”。她勉励全体师生做文化根脉的守护者、做乡村振兴的建功者、做边疆建设的担当者,认真践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时代誓言,用情怀书写好“红旗插在边关上、大学办在国门上”的奋进之笔。
期间,参加活动的人员前往博尚镇党校,聆听红色故事,并参观了七彩陶瓷文化园等,开展了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为期两天的“三边三好”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理论 + 实践 + 展示”的多维模式,有效激发了大家参与实践、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未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拓展实践路径,推动理论真正融入校园育人全过程,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劳动模范、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龙乃村党总支书记赵爱军同志,临沧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彭兴荣;云南省高校思政课第七组“手拉手”院校和思政课教师代表;临沧市各相关单位和中小学师生代表,非遗传承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上述活动。
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一点号